在福建永安,有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她力量”,她们用创新和温情,为家庭、企业和社区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永安市妇联近年来锚定“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主线,深耕“三新”领域,以“弹性岗位”解忧愁、服务“零距离”、托举童心梦、巧解育儿惑为支点,开展多元服务,让“三新”妇联“她服务”网络越织越密,织就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幸福圈”。
竹乡绽芳华,弹性岗位解忧愁
“在家门口上班,还能按时接娃放学,这工作太贴心了!”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邱艳华对公司妇联推出的“弹性宝妈岗”赞不绝口。
“弹性宝妈岗”解决宝妈就近就业问题。
今年3月,和其昌竹业妇联正式成立。这个以“竹文化+绿色产业”为桥梁的妇联组织,不仅搭建了女职工成长平台,还通过“春笋—新竹—金竹”人才梯队建设,助力技能提升。30多场的培训让姐妹们“有技傍身”,创新的就业模式带动了1万余名女性就近就业。心理调解室和“夫妻房”更是让女职工们感到暖心又安心。
巾帼志愿队活跃在公益一线,家风活动涵养家庭温情。以竹为媒,企业妇联正让“她能量”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园区聚合力,政企联动服务“零距离”
“妇联出面协调,孩子入学难题三天就解决了!”三明汽车工业园区王小梅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正是园区妇联“硬核”服务的真实写照。
2024年8月,园区妇联正式成立。通过“党建带妇建”,园区妇联破解了服务空白的难题。党工委专题部署建机制,妇女小组示范点聚焦权益保障。5件欠薪、公租房等“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化解,35人次法律咨询、3起劳动争议调解获点赞。
更值得一提的是,“共建共享”模式激活了园区活力。联合妇联、街道开展健康义诊,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推动企业参与安全宣传……“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模式,让园区妇联成为凝聚巾帼力量的“强磁场”。
社工暖人心,守护“梁柱”与“幼苗”
“孩子的大学学费缺口补上了,多亏了妇联和社工们的帮忙!”这是“顶梁柱母亲”康美英的心声,也是永安市燕城社工妇联温暖服务的缩影。
妇联工作人员慰问“顶梁柱母亲”。
近年来,永安市妇联聚焦特殊家庭需求,既为“顶梁柱母亲”撑起一片天,也为困境儿童铺就成长路。母亲节期间,心理疏导游戏、心愿征集活动为母亲们减压赋能。志愿者走访20个家庭,细聊就业难题、教育困惑,共商增收点子,还送上励志金与关怀礼包。端午节期间,举办“‘粽’情端午 幸福连连”活动,包粽子大赛、互动小游戏拉近距离,不仅织密了互助支持网,更让母亲们感受到抱团取暖的力量。
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同样被用心呵护。在永安仁爱社工妇联的寒暑托班里,特殊困境儿童小彤的姑姑欣喜地说:“志愿者把孩子的数学短板补上了,英语语法、物理定理这些老大难,也理顺了!”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230余名困境儿童在这里获得精准学业辅导和暖心陪伴,让每个假期都充满成长的亮色。
从助力“顶梁柱”站稳脚跟,到守护“幼苗”向阳生长,永安市社工妇联用细致服务串联起特殊家庭的幸福点滴,让关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巧解育儿惑,妇女小组绘就成长“同心圆”
“原来孩子叛逆不是故意的,是我没读懂他的需求!”在爱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家长沙龙上,孩子母亲蔡美娟在专家的指导下,恍然大悟。
这家以“赋能家庭教育”为核心的爱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妇女小组,正用专业打破教育壁垒。联合学校、社区邀请心理学专家开沙龙,通过游戏互动拆解育儿难题;每月办亲子活动,心理咨询师团队免费提供个案指导,为问题儿童定制行为改善方案。
依托将军山社区“贤姐微家”,中心更开出“成长微课堂”:妇女维权知识、茶艺书画课程、国学家风讲座……既帮女性“充电”,更让她们成为孩子身边的“智慧引路人”。家庭、社区、社会三方联动,画出最美教育“同心圆”。
近年来,永安市妇联创新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模式,持续拓展延伸组织触角。先后新建了新型碳材料产业链妇联、茶业协会妇联、林竹片区妇联、和其昌妇联等142个妇联组织及妇女小组,覆盖非公企业651家,逐步构建起“点上有示范、面上广覆盖”的组织体系,让妇联组织在各领域扎根生长。
如今,在福建永安,“三新”妇联的“她力量”正以“小支点”撬动大能量,用温暖和创新织就了一个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幸福圈”。(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吴淑章)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