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丝路秦声 千年回响”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西安易俗社举行

2025-08-21 15:58:52   

8月20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丝路秦声千年回响”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锐表示,西安作为省会城市,在传承发展秦腔艺术方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年3月,出台《西安市进一步推动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采取设立市级艺术基金、建立帮扶结对机制、实行“商演+惠民”模式等创新举措,发挥好文艺院团传承发展秦腔艺术的主力军作用。每年安排市级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赋能精品创作。推动《陕北往事》《无字碑》《李白长安行》《昭君行》《杨门女将》《逐梦桃花源》等一批精品力作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展演剧目、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让市民群众充分感受古老秦腔的全新魅力。近3年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秦腔剧目占比超70%。平均每年演600多场,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200多个城市。

秦腔的传承发展,关键还得靠人才。据介绍,西安市大力弘扬“名师传艺、口传心授”优良传统,支持惠敏莉、侯红琴、张涛、杨升娟等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及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及资深表演艺术家设立“名师工作室”,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等形式,实现秦腔艺术代代相承。秦腔院团与驻市院校设立“秦腔传承班”,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为秦腔事业输送“科班”新苗。此外,西安市在中小学和高校设立“秦腔社团”和“秦腔选修课”,使秦腔从“进校园”到“驻校园”,涵养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土壤”;“文化教育+专业提升+演出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新来的演员,进行系统的业务提升培训。

西安易俗社副总经理陈超武介绍,易俗社复排了《三滴血》《双锦衣》《杨门女将》《白蛇传》这些戏,创作了《柳河湾的新娘》《党的女儿》《织梦人》《长车行》等现实主义题材的精品秦腔。此外,易俗社用创新的方式呈现《李白长安行》《昭君行》《还我河山》等历史题材剧目,不断拓展秦腔艺术的当代表达。

据悉,今年下半年,三意社将携《无字碑》继续走向全国,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舞台,让诞生在西安的“守正创新”之作,被更广大戏迷了解、认可、爱上。(西安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宝妈车间”笑声扬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