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赤城县残联秉持“爱”字当头,“责”字为重的工作理念,全面担负起精准助残的工作责任,大到心理关怀、文化教育、扶持就业创业,小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康复指导、辅助器具适配,倾心倾力推动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守护。
大爱有声,做残障儿童的“守护者”
2024年,县残联工作人员接待了一对母子,佑佑和他的妈妈。小佑佑出生在赤城县的一个偏远小乡镇三道川乡小三道川村,是一名先天听力缺失儿童,为让小佑佑像正常的小朋友那样能够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母子两人跑遍了北京的各大知名医院,咨询到配备人工耳蜗需要28.8万元,佑佑妈妈自学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药剂师证,一人身兼数职,各处筹钱,高昂的开销让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不堪重负。县残联根据佑佑的情况,详细向佑佑妈妈介绍了残疾儿童康复免费救助项目及张家口市几所听力康复定点机构的情况,申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18000元,申请了人工耳蜗补贴30000元。经过三年多的康复训练治疗,小佑佑学会了回应、说话,现在的佑佑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他和正常小朋友一样坐在教室里。
情暖寒冬,做残障人士的“服务生”
春寒料俏,严寒吹不散浓浓暖意。当日,赤城县残联邀请市残联辅助器具中心专业技师,为全县有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开展免费维修假肢服务活动,为残疾人送去冬日的温暖。
服务当天,有维修假肢意愿的残疾人一大早便赶到了赤城县残联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技师们详细询问残疾人身体健康状况,为每一位残疾人朋友检查假肢问题,讲解穿、脱假肢的方法和窍门以及假肢的日常保养知识和维护技巧。工作人员对假肢进行调试、维修,鼓励残疾人朋友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定地实现人生梦想。
“王师傅,我的假肢就是你给我装的,手艺真不赖,还很负责,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残疾人刘大爷就是前来修复假肢中的一员。刘大爷说,自己的腿在很多年前就没了,多亏了县残联有免费安装假肢项目,让他有了腿,可以随便出入,还能做点小买卖,可假肢安上了,维修又成了问题,现在好了,有辅具中心的技师们,自己的假肢维修也不用愁了。王技师仔细听取刘大爷的诉求后,将其假肢调整到合适的尺寸,并赠送了腰带、气阀等假肢配件,顺利为刘大爷解除疼痛。“没啥问题了,真的非常谢谢你,王师傅!”刘大爷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瞧了又瞧刚维修好的假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县残联每年都会为当地肢体缺失的患者免费安装、维修假肢,整个安装、维修检测过程,残疾人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不仅为肢体缺失者免费安装维修提高其性能,也有效减轻了肢体残疾人的经济负担。
助残到户,做残障群众的“知心人”
近日,家住赤城县田家窑镇下瓦房村的杨大哥,能坐着轮椅自己出门了,逢人便说:“无障碍改造真是方便了我们残疾人生活,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
今年62岁的杨大哥,一级肢体残疾,独居在家,无障碍改造工程实施前,院面还是土路坑坑洼洼,门口的台阶也破烂不堪,平时连院都无法正常出行,只能待在家里。
每年,县残联都会收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申请,会在第一时间联合乡镇入户摸底排查,实地勘察评估、听取残疾人改造需求、设计改造总体方案、工程项目招投标。在县残联指导下,各乡镇开始有序实施改造项目。今年6月底前,完成了全县54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杨大哥户也在其中。
来到杨大哥家院子里,门槛改造好了,院面整齐平整,县残联给他配备了轮椅、坐便椅。杨大哥坐着轮椅,能够在院子里自由活动。杨大哥洋溢着笑容,指着院子说:以前出门很费劲,家里亲戚来了,才能扶着我出来晒晒太阳,现在好了,我自己就可以出来了!”
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的生活铺就了一条平坦通途。它拆除了阻隔在残疾人和日常便利之间的高墙,让每一道轮椅坡道都成为他们连接世界的桥梁,每一处扶手都化作他们行走时的安心依靠。通过这些贴心的改变,残疾人得以更自主地融入社会,尽情沐浴生活的阳光。(赤城县残联)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