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日,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雉类研究团队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境瑶族乡开展“广西黄腹角雉生境保护与恢复”研究项目时,发现一只雌性黄腹角雉正安静地趴在巢中孵卵,研究人员迅速利用红外相机和纽扣式温、湿度记录器对该巢区进行全天候持续监测。
这些记录器宛如科研的“小哨兵”,24小时不间断对巢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测量,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黄腹角雉孵卵期间的微环境变化。监测画面记录了这只孵卵雌性黄腹角雉的日常活动。红外相机清晰地捕捉到它离巢觅食的瞬间,只见它小心翼翼,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才缓缓离开巢穴,步伐轻盈而迅速,似乎深知时间紧迫,觅得食物尽快返回巢中继续孵卵。4月30日,监控画面显示,4只黄腹角雉雏鸟成功孵出。
据了解,黄腹角雉,这一被誉为“鸟中的大熊猫”的珍稀物种,属鸡形目雉科角雉属,是我国特有雉类,属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主要栖息于我国东部,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亚热带山地森林内,目前全球仅有4000多只。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