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倡导节俭和鼓励消费,并不矛盾

《国家人文历史》记者 魏彤阳    2025-07-22 08:55:31    人民日报

当前,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与此同时,大力提振消费的举措一条接一条。既倡导节俭又鼓励消费,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

倡导节俭和鼓励消费,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能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二者的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千百年来,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再富裕的国家,钱袋子也是有限的,何况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太多领域需要用钱。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要精打细算、带头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更多用在社会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提振消费,同样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透过数据可以直观呈现其强大力量:今年上半年,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内需特别是消费成为增长的主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提振消费的空间依然较大。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各地纷纷推出消费券、以旧换新等具体举措,让大家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消费,引导绿色消费、文明消费理念,提高消费品质。

消费的过程,既是人民群众不断满足美好生活所需的过程,更是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的过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倡导节俭和鼓励消费不是一时一地之策,它们既是民生、国计,更关乎社会福祉、民族未来。

勤俭节约是为了推动经济良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提振消费也是为了推动经济良性发展。只有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才能带动生产,推动产业升级,进而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倡导节俭和提振消费相互促进,让民众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并为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归个人层面,口袋里的钱“该不该花”“该怎么花”,确实需要认真考量。勤俭节约并不是让大家“没苦硬吃”,也不是主张少消费不消费,而是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鼓励消费也不是让大家“乱花钱”,而是鼓励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

一句话,“等咱有钱了,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不可取;“变质豆浆舍不得扔”也不可取。说到底,日子好好过,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2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和合共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