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不一样的礼物,一样的尊重

程 晨    2025-07-24 08:05:20    人民日报

用真诚的尊重和温柔的体恤守护受助者的尊严,传递未来的希望

 

“如果你资金宽裕,送他一张去学校的机票;如果不宽裕,送他一张去学校的车票”“买个电脑,然后开好发票,写好说明,拿给老师看,说明是资助人赠送的”“送个20英寸的旅行箱,再给孩子报一个能游好几个省份的旅行团”……

最近,一位网友发帖说自己资助的孩子高考考了全省100多名,想送礼物祝贺却不知道如何着手。不少网友热情出谋划策,点子兼顾实用与浪漫,既考虑受助孩子的生活、学习需要,又关照其心理感受和礼物的寓意。

在江苏南通,当地动物园也为患病的年卡小用户送去了礼物:全额退款但保留年卡权益,运营企业捐赠5万元支持后续治疗。员工们还捞出园里许愿池内全部硬币,总共12083元,也送到小朋友家,得到网友点赞。

看似不同的两件事,带给我们一样的感动。关于助学礼物的讨论中,网友提供的是一种“赋能式关怀”,与动物园的善举共同诠释了社会的温度:用真诚的尊重和温柔的体恤守护受助者的尊严,传递未来的希望。

守护尊严与物质捐赠都很重要。选择助学礼物时,网友们没有“我认为你需要”的居高临下,考虑的都是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动物园退款却延续小朋友的“年卡游客”身份,为生病的孩子保留了一份快乐。两个故事都暖心,关键就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真诚。

传递希望和爱心捐赠都动人。受助学生已经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资助人仍然琢磨着送一份礼物;网友的点子里,机票、旅行箱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动物园已经为小朋友捐款,又为她捞出许愿池里的硬币。这精挑细选和“许愿”巧思中寄托的祝福,在解决物质困难之外,更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

关于助学礼物的讨论,本身就是一场公益理念的普及。原帖下的留言中,有人分享受助经历,表达感激之情;有人询问资助渠道,表达行善之意。动物园的许愿池有了现实意义,游客一个个投出去的硬币发挥了真正的作用。大家的善意像溪流般汇聚,又如涟漪般扩散。

真诚的善意不仅能解一时之困,还可以在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光明的种子,成为他们未来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多一些这样的善意,社会大家庭就会更加温暖融洽。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类案同判,让公正可感可触
下一篇:提高城市文化面貌的识别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