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请听,身旁的低吟浅唱很动人

赵晓曦    2025-07-24 08:23:57    人民日报

北京朝阳区亮马河畔,年轻歌手抱着吉他倚坐在亲水栈道上,轻拨琴弦、低声吟唱,一旁散步的行人、划船的游客纷纷停下来欣赏,有人跟着哼唱,有人打开手机的闪光灯随着节拍挥动,此刻,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融化在粼粼的柔波里。

走近群众,艺术更动人心。近年来,快闪活动、艺术展览、露天音乐会频繁举办。在公园、商场、地铁站,艺术更主动地走进常见的生活场景;无需门票,不设门槛,在某一个普通街角打动过往行人,艺术正逐渐成为生活的“充电桩”。如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让艺术被更多人享有?

优化,在于内容从有到优。在安徽合肥蜀山区,公开招标采购专业戏曲院团服务,把乡亲们喜爱的文化产品送到家门口;在广东广州,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非遗体验等文化惠民活动;在湖北,百余家文化馆、群艺馆推出500多项青少年暑期公益艺术活动……为提供更新颖、更丰富、更周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各地创新思路方法,从“群众点单”、分龄服务,到沉浸共创、科技赋能,努力把艺术精准送到群众身边。

优化,也在于渠道不断拓宽。要突破普通文化场馆的局限,打造更亲民、更便捷的公共文化空间。如今,书画展被搬进地铁站台、公交车厢,拉环、扶手化身成艺术导览卡,扫码即可收听艺术家的创作故事;非遗体验点出现在机场大厅,旅客可以在候机闲暇感受投壶、扎染、点翠的魅力;戏曲舞台、评弹桌案更多出现在餐厅、商场,总有观众为表演者献上敬意和赞叹。

从餐厅的钢琴表演到机场的非遗体验,这些文化艺术走入千万个具体而微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大家同频的心跳、共同的记忆。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高城市文化面貌的识别度
下一篇:商业航天,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