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图书馆“超长待机”,激活了什么

任彤彤    2025-07-31 08:25:03    人民日报

夜幕落下,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阅览区的长桌座无虚席、书页的翻动声沙沙作响……暑期,多地公共图书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将开馆时间提前、闭馆时间延后,为城市撑起一片“精神绿荫”。

让群众走进图书馆,靠的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安徽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通过升级空调系统,实现分区温控,读者可以在强冷、中冷、弱冷三个区域自主选择体感舒适的阅览环境;山东济南市图书馆在暑期每日定时、定量提供菊花茶,供读者免费饮用。读者在图书馆里,既能消暑纳凉,也能在浓浓书香中获得文化浸润。

让读者爱上图书馆,需要文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不少公共图书馆拓展教育、科普、公益等属性,向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转型。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主题讲座,组织少儿暑期阅读打卡等服务,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需求。

让书香飘出图书馆,有待城市文化空间持续更新。今年全国两会,“全民阅读”连续第十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论人们阅读载体、方式如何变化,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空间,应不断更新服务场景,彰显公共担当。

“阅读直通车”为基层学校送去经典图书、文化特派员为乡村孩子“解锁”特色课程、数字书屋进社区……各地图书馆的“超长待机”,并非简单的延长服务时间,而是在提升服务、创新形式、优化场景的探索中,激活大家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让缕缕书香在大街小巷间流淌。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1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整治“向上取整”,值得“锱铢必较”
下一篇:星火可照万家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