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刘志强    2025-08-06 08:34:28    人民日报

研发硬了,技术牛了,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发展空间

 

在哈电集团采访,听首席科学家覃大清讲起这样一件往事:

1993年前后,有国外企业对哈电集团电机公司提出合资意愿。“起初,大家一度很高兴。然而,当对方提出合资的前提是哈电今后放弃研发环节、只负责生产承包时,我们断然拒绝。”在覃大清看来,正是这一坚定选择,守住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核主泵等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先进电机、高端阀门、煤化工、数字孪生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对“生命线”的珍视,助力哈电集团先后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其中30余项诞生于“十四五”期间。试想,没有当年“再难也要搞研发”的笃定,没有多年持续不断的创新投入,这家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不会收获如此丰硕的创新成果、成为全球行业领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有些业内领先的企业,后来在研发上掉了队,逐步陷入经营不善,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对“跟跑”的企业如此,对已在不少领域“领跑”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企业攻克了不少“卡脖子”技术,但还有许多技术瓶颈有待打破。科技革命一日千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愈发要求企业努力掌握更多看家本领、前沿科技。研发硬了,技术牛了,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发展空间。

我们高兴地看到,谋创新、搞研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自觉与坚持。像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的市场地位,这离不开约占全球总量2/3有效专利的“鼎力加持”。当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接近2.7%,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今年1至5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这得益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彰显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与日俱增。

研发的强度、技术的高度,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广度。期待各地区各部门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生态,也期待广大企业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大力加强技术攻关,把“命根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6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你点我检” 食品安全“看得见”
下一篇:不只做“观察员” 更要当好“实干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