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他们的休息室应该在哪里

杨远帆    2025-08-12 08:11:02    人民日报

城市的温度与文明不仅展现在高楼广厦、繁华景象,更体现在如何对待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服务者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写字楼、商场、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的保洁员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然而,维系城市光鲜整洁的他们,其休息场所的状况不免让人有些心酸。不少保洁员的“休息室”被安排在卫生间最后一个隔间、工具储藏室,甚至是通风采光条件不佳的角落。这些空间往往狭小、闭塞,甚至与清洁工具、排水设施混杂一处,难言舒适。

这背后,有其现实因素——城市核心区域空间资源紧张,管理方有成本考量。但也反映出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平衡空间效益与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问题。保洁工作是城市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环节,保洁员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保障他们拥有一个相对独立、整洁、具备基本通风采光条件的休息场所,能够坐下来喝口水、吃顿饭,短暂缓解疲劳,这不仅是改善工作条件、维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体现。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制度保障、强化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深圳在相关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中,明确要求为环卫工人设置休息点,并对面积、设施等提出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并推动落地见效,在大型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规范中,让保洁人员的合理休息空间成为“标配”。

那方温暖的港湾,更需要“微更新”的智慧。广东广州有商场利用闲置空间,将其巧妙改造为明亮通风的“阳光休息角”;四川成都部分公共厕所设置休息室,配有上下铺、长椅等设施,可供保洁人员休息使用;上海对于部分空间面积有限的公厕和巡回保洁公厕,通过与周边爱心接力站、社区服务中心等联建共享的方式,帮助公厕保洁人员解决工间休息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用心设计,适度投入,无须大动干戈,也能开辟出舒适的“歇脚地”。这要求管理方真正把劳动者需求放在心上,主动作为。

深层次的改变,则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举手之劳”。主动将垃圾入桶,及时清理污渍,文明如厕自觉冲水……这些细微的日常行为,汇聚起来就能减少保洁员的重复劳动,为他们赢得宝贵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维护环境整洁,尊重劳动成果”的共识和氛围,让城市的温度与文明不仅展现在高楼广厦、繁华景象,更体现在如何对待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服务者中。

当保洁员的汗水能换来一个干净、明亮、有尊严的歇脚之地,我们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美好”。他们的休息室应该在哪里?答案,写在每一份落到实处的制度设计里,写在每一处充满善意的空间改造里,也写在每一位市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举手投足之间。让这些城市的“隐形守护者”被看见、被尊重、被温暖,任何时候都值得点赞。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2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惕“三拍”干部背后的政绩冲动
下一篇:世运会好耍 成都很巴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