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懂“铁牛”轰鸣,闻稻菽芬芳

文 韬    2025-08-25 08:25:32    人民日报

希望看到更多既懂“铁牛”轰鸣,又闻得见稻菽芬芳的新型农林人才拔节生长、逐梦沃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提到农业现代化,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一幅“铁牛”轰鸣、无人机盘旋的图景。农林机械装备正迎来从机械化向智能化、从单一作业向系统集成的跨越,但目前人才培养存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这就要求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积极调整:从国家战略中找准攻坚方向,从产业发展中补齐科技短板,从产教融合中提升人才动能。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紧扣国家需求研发攻坚。以往,我国部分高端农林机具主要依赖进口,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受制于人,急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为例,油茶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过去锄头铁锨、肩挑背扛的传统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油茶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被中国林学会列为“十大林草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我们组建攻坚团队,研发出自走式油茶果采收机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油茶手工采收中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果实损耗高等难题,并进入小批量市场投放。

瞄准产业痛点练就真才实学。农林院校的课程如何设置?我们引导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进入龙头企业,聚焦领域难题,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装备研发等实践成果。以林果分拣为例,“眼看手捏”的人工分拣不仅损耗大,还容易出现选品标准不一而导致果品价值被低估的问题。为此,我们研制林果品质无损检测与智能分选装备,通过光谱信息快速采集与分析,识别林果糖度、色泽、大小,实现“智眼光测”的精准智能分选。

在产教融合中提升人才动能。农林机械人才培养既要“顶天”对接世界科技前沿,又要“立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产业链筑基、创新链赋能、价值链铸魂”,是我们探索出的融合育人模式。一堂课,体现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的实践育人新思路。课堂走进乡间田野,从自走式大白菜收获机到芦苇机械收储运装备,学生在推广应用中厚植“三农”情怀,提升“助农”本领。课堂搬进园区企业,聚焦企业难点和技术堵点,组建师生团队开展校企联合项目攻关。从茶油品质鉴伪速测仪到农林产品仿生嗅觉检测分析仪,学生在企业导师和项目老师的联合指导下拓宽产业思维,增强创新技能。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农林机械驰骋沃野林草,推动有“智”也有“质”的农林业现代化图景在祖国大地展开,希望看到更多既懂“铁牛”轰鸣,又闻得见稻菽芬芳的新型农林人才拔节生长、逐梦沃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院长)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5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场馆不“放假”,运动不断档
下一篇:从“链”与“炼”看“工程师红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