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浙江杭州富阳区开展沉浸式家风教育

一封烽火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窦 皓    2025-08-07 07:49:26    人民日报

图①:孙晓梅故居外景。
杭州市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孙晓梅写给母亲的家书原件(部分)。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图
图③:王文栋(左一)在进行讲解。
贾昊东摄
 

上午9时不到,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的夏思博就和区里的10多名年轻人一起,来到富阳区龙门古镇的孙晓梅故居。按照当地纪委监委的安排,富阳区党政机关新入职的年轻人都要来这里接受家风教育。

龙门古镇,街巷幽深,风景如画。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一座江南院落映入眼帘,孙晓梅故居到了。

“孙晓梅是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烈士,她和家人的几封书信保存至今。今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家书,感受孙晓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跟着讲解员王文栋的指引,夏思博和同事们仔细观看故居内展示的书信、照片和展板。

“1914年,孙晓梅出生在龙门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便向往民主进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孙晓梅于1938年参加新四军。”王文栋说,1943年,孙晓梅不幸被日军抓捕,面对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最终被残忍杀害,年仅29岁。

大家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我手上有几封孙晓梅所写家书的复印件。”王文栋说着,把其中一封递给了夏思博。接过家书,夏思博朗读起来:“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我并不希(稀)罕个人的‘名’和‘利’……我们除了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外,个人的利益,本来是放在后面的……”

一旁的展板写明了这封信的背景。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革命工作陷入困境。家人多次写信劝孙晓梅回家,但她没有动摇,而是写下了这封回信。

“孙晓梅的风范可以从淳朴的家风中找到答案。”王文栋引导大家看向故居里的一副楹联——祖有遗言莫纵樗蒱莫纵酒,家无长物半藏农器半藏书。“祖辈向有遗训,不要贪图享乐,这可以说是对勤廉家风的形象诠释。”王文栋说。

随后,大家走进龙门家风馆,入口处设置了一条家书长廊,展示着10余封各具特色的家书。家风馆内,还陈列着富阳历史上6位清官的事迹。

来到孙晓梅雕像前,龙门镇党政办干部白之韵代表接受家风教育的年轻党员干部,拿出一封写给孙晓梅的信,深情朗读:“80多年过去了,龙门的梅花开了又谢。溪水流淌,一切还是这么美。今日的中国人终于不用挨打挨饿。身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我们还有很多任务要去完成,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勤廉的作风……”

听完回信,大家前往不远处的陈箴堂,这里展陈着孙氏先辈整理创作的4篇箴言,箴言以“孝”“悌”“勤”“俭”为主题。“了解了孙氏的勤勉家风,相信大家会对孙晓梅家书中的内容有更多感悟。”王文栋说。

接下来,王文栋将大家带到了一排排书桌前。“读过孙晓梅的家书,了解了她的事迹,现在大家可以拿起笔,结合今天的感悟,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王文栋说,“一年后,我们将准时把信寄回给大家。”

“作为执法人员,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里依法用权”……回忆起刚入职时的培训,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干部陆星余思索片刻,提笔写下:“星余,一年后你是否还记得今天的感受?是否还记得孙晓梅烈士的话?”

“虽然我还没有参与具体案件办理,但是纪委监委的工作责任重大,更要廉洁奉公、对党忠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干部。”夏思博感触很深。

近年来,富阳区纪委监委围绕以家风塑廉风主题,以1943年孙晓梅烈士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为主线,串联起晓梅学堂、孙晓梅故居、龙门家风馆等教育场所,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开展沉浸式家风教育。自2024年5月以来,已接待参访团体超480批次,接待人数超1.5万人次。

活动结束,这些年轻人将回到工作岗位。“孙晓梅高尚的品格、廉洁的家风,将永远刻在我心里。”陆星余说。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7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聆听跨越时空的家风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