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让历史真相不被掩盖和遗忘

电影《南京照相馆》导演、编剧 申 奥    2025-08-07 07:31:47    人民日报

前几天,我们几位电影主创重回南京。与电影里那个断壁残垣的城市相比,眼前的这座城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88年前,日军曾在这里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敌人曾如此丧尽天良,更不会忘记,那些为抵御外侮不惜献身的先辈们。

我的姥爷参加过新四军,我从小就听他讲述关于正义与和平的故事。12岁,我看了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国产电影《屠城血证》,在心底埋下种子。2023年,电影《志愿军》的编剧张珂给我讲了四五个正在孵化的故事,其中之一便是《南京照相馆》。

好的创作,把虚构的东西拍得像真的一样;不够好的创作,真实的东西也会被拍得像虚构的。所以,每次创作我都非常依赖文献、纪录片、回忆录、采访等资料。《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为载体,我们搜集了大量出版物、纪录片、相片,曾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搜集素材。

看过那么多历史资料,我们发现,在那一辈人身上有一种非常可敬、崇高,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念。而大量有信念的普通人并没有在历史课本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南京照相馆》讲述了他们的抗争。

这段历史值得一讲再讲,今天再拍,最主要的是与当下产生连接。今天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几乎是实时传播的。而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一张张照片不仅是对暴行的记录,对历史的存证,更是重要的信息传递。剧本策划向我提出一个概念:侵华日军在中国发起的不仅是一场热战,更是一场舆论战、文化战。以往有不少讲述热战的电影,还没有影片特别准确、聚焦地揭露这场战争背后的文化掠夺、舆论争夺。我们决定沿着这个思路尝试。电影中,孙中山先生题字的牌匾被肆意涂抹,井上的办公室摆满抢夺来的古玩字画……这些都揭示了文化侵略的意图。

电影一定有戏剧的部分,要扣人心弦,也要保证绝不能歪曲历史。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十分关键。从建组之初,我们就要求所有人都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严肃专业的态度面对创作,一定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避免细节上的纰漏。在我看来,电影就是一个时代的影像见证,电影作品也是“活”的历史教科书。通过一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这是多么崇高的使命,创作者必须慎之又慎。

影片的主题是“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我还想表达团结的意义。影片中的人物能把这些罪证传递出来,根本上是因为团结。14年抗战,从被动挨打到赢得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人民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才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希望这部电影在引发大家的讨论后,形成一种凝聚力。

8月7日开始,《南京照相馆》将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上映,后续还将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观众见面。当年,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人、一个胶卷、一本底片,让这一历史真相不被掩盖和遗忘。希望这部电影让更多人清醒地认识到,反法西斯是全人类对于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平的成果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任姗姗、刘阳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7日 第 2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民间友好是美中交往的力量源泉
下一篇: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