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努力建设担当航天事业高水平安全的新时代学习型组织

王道连    2025-08-12 12:51:56    《人民周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逐梦需要本领,好学才能上进。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火箭研制生产的主力军,院党委始终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工作要求,在全院大兴学习之风,其引领下的安全保障部,突出“向学、治学、深学、领学、践学”,以航天事业高水平安全为己任,努力建设新时代学习型组织,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奋发笃行。

坚持把共同愿景作为向学动力

“学在一起”首先要“想在一起”。向学为立志求学,志即愿景,共同愿景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首要条件,也是成员向学好学的内驱动力。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深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作为火箭研制生产的主力军,履行强军首责、建设航天强国是职责更是使命,引领航天、追求卓越是愿景亦是动力。立足新时代航天事业安全保障职能,在航天人、火箭人的共同愿景下,坚持把“做有我更安全、有我更可靠、有我更顺畅的科研生产秩序守护者、美丽家园建设者”作为奋斗愿景,并以此凝聚共识,激励全体成员同频共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学习力、战斗力,共同朝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坚持把团队学习作为治学实践

治学是以严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问、探究知识的过程。“让一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一个组织的学习成果;让一个组织的学习成果生成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这是安全保障部在建设新时代学习型组织中的治学实践。

在治学方法上,从业务切入,强化学习自觉,通过开办“业务讲堂”、推选“值学讲师”,让大家上讲台、讲业务,在分享交流中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带新抓起,帮带提升本领,通过领导挂钩处室、骨干帮带新人、先学带动后学等办法,不让一处一人掉队。

在治学手段上,每周组织读书会,小组抽一人领读,大家谈体会;成立党建引领、综合发展、制度体系、管理实践四类特训班,打造人才梯队;开办能力提升班,在全院遴选安保骨干,依托培训中心推进实施三年三期培训工程,系统提升安保团队政治引领、管理创新能力。

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深学牵引

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安全保障部始终对标“担当高水平安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以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为牵引,深学党的创新理论,精学航天业务知识,广学其他领域知识,把问题导向贯穿学习全过程。

常省“政治是否过硬”,针对性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重要论述,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航天精神等教育培训,强化理论武装,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坚定对党忠诚、牢记初心使命。

常思“本领是否高强”,针对性加强能力培训和知识储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着眼航天事业安全保障需要,开展“九安六保”专业知识学习、业务技能培训,熟悉掌握安全生产、保密、保卫、消防、交通、环境、防汛,以及卫生、健康、园区、应急等领域知识和技能,团队在“学中干、干中学”中增强了本领。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领学内核

坚持党的领导是航天事业的“根”和“魂”。航天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一般性的学习团队,有鲜明的党建特色、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更强的生命力。

坚持党建引领,变“团队行动”为“组织行为”。把建设学习型组织摆上党总支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五年建设规划,梳理年度事项清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学习活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建“党员读书”周例会,常态开展“支委领学、党小组深学、党员互学”活动,压实党总支、党小组组学责任,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习、提升质效。

强化制度引领,变“软指标”为“硬杠杠”。建立健全评学、励学和保障机制,制定党总支年度学习计划,用好“三会一课”、读书会、特训班等多种载体,每月落实学习专题,每周明确领学书目,跟进落实值学、考勤和学习补课。结合年度总结,对“学有成果”个人、“学以致用”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对学不深、研不实的进行训诫。

对标先进引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主动走出去、多方请进来,借鉴先进经验“学为己用”,先后赴相关部委机关及中央党校、华为等单位和龙头企业调研见学;瞄准最新政策、前研科技“增长才干”,经常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尖端人才来院现场授课、座谈交流;积极用好网络智学,依托“学习强国”“长征云学”等学习平台,丰富知识结构,全方位培塑“好学乐学”的良好习惯。

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践学实效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发展。近年来,安全保障部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在院系统指导下,基于正向设计开展工作,结合实际重构“大安全、大保障”管理体系,持续输出“安全震慑、保障感动”成果;每年组织大安全工作策划,形成安全领域双督查工作机制,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源头治理”;改变“打补丁”管理模式,搭建“定、管、查、防”安全业务管理模式,建立“一体化”管理、“服务型”保障机制,安全保障体系能力不断提升。

对标卓越管理提质增效,坚持吃透政策、吃透状态、吃透规律,建立例行事项清单,逐月梳理关键事项,运用“TO-天数”倒排时间,顺推关键节点、工作内容、责任处室和执行人,并跟进做好迭代优化,实现了对常规工作的分级授权、模块办理;编制团队管理办法、业务指导清单,确立每周一题工作方式,优化用好负面清单、错题本、问题本等实用工具,团队工作效率、业务质量大幅提升。

着眼数智赋能创新发展,坚持数据化观、信息化管、智能化防,依托互联网开发CALT安保APP,上线并应用安全生产、保卫交通、物业、餐饮等多个模块,管理效率和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基于安保网建设数智安防指挥平台,集成人车管控、险点筛查、轨迹追踪等多项功能,实现园区“人、车、物、事”的高效管理;探索推动数据“三网融合”,采取单项网闸、消密审查、摆渡流转等办法,打通互联网、安保网、内网之间的数据壁垒。

(作者为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安全保障部部长)

 

(《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上一篇:为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下一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