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

张博    2025-08-12 12:53:37    《人民周刊》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教育强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领导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领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学”就是教育。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首先就要明确党是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政治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提高政治能力,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牢牢掌握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核心。新征程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牢牢把握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教育强国建设自信,打造教育新型主流媒体,准确把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问题,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创新思政课方式方法,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遵循科学的系统思维和布局,从治国理政大系统角度定位教育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体系始终。

健全完善党对教育强国建设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以健全完善的制度确保党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领导机构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抓住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健全组织结构、优化组织设置、创新组织方式、扩大组织覆盖,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保障党的教育政策贯彻落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以质图强、以治促强,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坚持以优良党风引领师风学风建设

作风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反映的是教育工作的整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人心向背。以优良党风促进清正教风学风,才能使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形成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再上新台阶。新征程上,要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着力构建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联动联处联建工作机制。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立纪与执纪相统一,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使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把教育强国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北京林业大学2025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助力新农科建设——乡村振兴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BJFU2025JYZD28)阶段性成果]

 

(《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上一篇:努力建设担当航天事业高水平安全的新时代学习型组织
下一篇: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