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复兴雅集传统 承续太古遗音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5-07-17 18:01:19    《人民周刊》

雅集,文人雅士吟咏交流的集会。抚琴吟唱、以琴会友,在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的组织下,古琴雅集正在复兴光大。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杰是古琴雅集的推崇者,常务副会长吴寒则是许多古琴雅集的策划人。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围绕古琴雅集的源流与复兴,他们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雅集是古琴文化传承赓续的一个范例

记者:请您谈谈古琴雅集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举办雅集对于古琴文化的传承赓续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韩杰:清末民初古琴艺术式微时,就曾有一些古琴家通过发起组织雅集活动,试图赓续古琴艺术的文化脉络。20世纪20年代,有“民国古琴第一人”之誉的琴家杨时百,在北京南城岳云别墅组织的古琴雅集,请到全国各地的优秀古琴家前来交流。岳云别墅的古琴雅集连续举办了4年,名噪一时,也带动了别墅雅集的兴盛。20世纪30年代,上海等地都开始举办古琴雅集。

雅集可以促进琴人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对于复兴古琴艺术、传播古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类似活动多变为音乐会形式,但少有交流,往往只是弹琴人自我表现的过程。2021年,我为了推动恢复古琴雅集百年传统,倡议召集京师雅集,吸引聚集了许多北京地区的琴家。

相比北京,在苏州地区开展的古琴雅集成效更加显著。古琴演奏家吴兆基于20世纪80年代创办的吴门琴社,历经4代传承坚守至今。现在,几乎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琴社都会在公园等处举办雅集,琴人前来弹琴、交流,我也曾前往现场参加,这是古琴文化在当代传承赓续的一个范例。

让古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记者: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参与策划的许多雅集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可否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吴寒:在隋唐以前,有关古琴的学说皆止于片段,直到南宋田芝翁撰写《太古遗音》,古琴才形成专学。田芝翁成为世人公认的“琴书之祖”,《太古遗音》也为当下学者研究和学习古琴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我参与策划的“太古遗音——古琴巡回音乐会”名称便源于此。

琴学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是非遗古琴保护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着万历刻本《太古遗音》,2017年再版并成为国家古籍整理再版资助项目后,举行了“左琴右书”等近百场次的宣讲与展演活动。我有幸受邀参加政府组织的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古琴文化展演,当时就萌生了心愿——发起百场巡演。回国后,经过精心筹备,我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倪诗韵、吴明涛、池颖,以及韩杰会长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海内外琴家、非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等共同策划,在首都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地举行了超过400场次的古琴文化讲座和音乐会、雅集等。其中,仅“太古遗音——古琴巡回音乐会”就已举办49场次,从国内的北京、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到国外的新加坡,已成为目前全国古琴传播覆盖城市最广、巡回场次最多、受众程度最高的古琴音乐会品牌,为当代古琴传播做了一些工作。

未来,希望通过雅集、音乐会等各种形式的古琴文化活动,带着责任心、公益心传播古琴文化艺术,活态化琴学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还原和演绎成可视、可听的艺术节目,让典籍“活”起来,让古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助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务实传承。

 

(《人民周刊》2025年第1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2期

上一篇:父爱中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