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湖北武汉甜品师邹明磊——

用蛋糕复刻文物

本报记者 吴 君    2025-07-24 08:09:01    人民日报

工作室里,补光灯下,邹明磊手持画笔,蘸着“颜料”,正给“虎座鸟架鼓”轻描色彩。凑近细看,如果不是因为“虎座鸟架鼓”散发着可可香味,很难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蛋糕。

“这是我用美食复刻的第一件漆器文物,光是还原它出土后还没修复的样子,就花了一个多月。”邹明磊说,虎斑卷云纹、鸟羽纹等文物细节,都得复刻到蛋糕上。

邹明磊是湖北武汉的一名甜品师,用美食复刻文物,源于2018年一个偶然的想法,“这么多精美又充满故事感的文物,能否用蛋糕来呈现?”

于是,她将蛋糕制作、造型和糖霜技艺都用起来,花3个月的时间,复刻了一件等比缩小的蛋糕版“曾侯乙编钟”,大小不到原作的1%。

“2018年,我把这件作品带到一项国际级蛋糕大赛,没想到获得了银奖。”深受鼓舞的邹明磊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用美食复刻瑰宝,讲好文物故事。

此后,邹明磊每到一个城市,一定会打卡当地的博物馆。“我总会静静地观察文物,看它们的纹理、造型和色彩,舍不得离开。”邹明磊说,看的文物越多,自己心中的念头就越强烈。2024年,邹明磊关掉甜品店,全身心投入复刻中。

然而,复刻并非易事,邹明磊常常遇到难题,“复刻‘小粉炉’(即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最大的困难在于制作模具。“我找了一圈,都没找到类似模具,只能自己制作。”邹明磊回忆,她用两个碗上下扣在一起来制作母坯,再对母坯进行雕塑,雕塑好后,还需要用硅胶进行灌模、翻模。“从制作母坯到灌模、翻模,每一步我都失败了至少3次。”邹明磊说,母坯制出后,光晾干就需要7天。

一个多月过去,复刻进度不理想,邹明磊的心里也没了底。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专门研究复刻材料的耐温度和耐湿度,最后用糖还原了“小粉炉”的质感。“用美食复刻文物,也是‘触摸’历史、感受文物魅力的过程。”邹明磊说。

2024年以来,邹明磊已经用美食完成了16件文物的复刻。有一次,邹明磊拿着自己复刻的“莲鹤方壶”参与直播鉴定,还原度吸引很多网友。“当我将复制品切开,露出蛋糕的样子,网友都震惊了。”邹明磊说。

邹明磊复刻的文物蛋糕,已经摆进了首都博物馆。邹明磊和丈夫还会把复刻文物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读着网友评论、看着复刻的作品,邹明磊难掩自豪:“现在我的目标是复刻100件文物,把文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精武强能向深蓝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