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吉林通化县志愿者王国霖创办红色主题展览馆

“护好红色文物,更要讲好它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以晴    2025-09-08 08:30:58    人民日报

 

走进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一家红色主题展览馆,一张桌子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大肚子、长把手、棉灯芯,灯身已是锈迹斑斑,难以分辨本来的颜色。“别看这油灯普普通通,背后可是有着一段故事。”面对参观者,红色主题展览馆创办人王国霖(见图,受访者供图)卖了个关子。

王国霖说,这盏煤油灯是他从通化县兴林镇一名李姓村民家中收来的。李大哥给王国霖讲述了当年的故事: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队伍白天行军打仗,夜里在农户家休整,商讨战术,“他们不敢把灯点得太亮,怕被敌人发现,只能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地图。”李大哥的父亲一直站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给部队望风。后来,部队继续赶路,把煤油灯留了下来,李家人悉心保存至今。

“一盏灯,背后是爱国情怀和军民鱼水情。我们得想办法,护好红色文物,更要讲好它们的故事。”王国霖说。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曾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创造了奇袭老岭隧道等诸多经典战例。1986年,25岁的王国霖到通化县公安局工作,下乡时经常遇到一些抗战老兵,王国霖总爱和他们多聊聊。“有的老同志,一提起当年的经历,眼睛都亮了!”雪地里咬牙前行的队伍、被鲜血浸透的绑腿布、杨靖宇将军“四不打”的游击战术……聊着聊着,有些老兵就给王国霖展示起各种各样的老物件,王国霖也自那时起生出了收集它们的念头。“有些人愿意给我,我就花钱买或者帮忙干点活,有时对方舍不得,我也不强求,拍张照片留下影像资料也好。”王国霖说。

为了记录更多抗战故事,王国霖几乎走遍了全县各个乡屯,行程达15万公里。随着积累的故事和实物越来越多,王国霖开始策划公益展览。一年后,由王国霖创办的公益性红色主题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他自己担任讲解员。

展览馆内有个被锯成两半的老式望远镜,这是三棵榆树镇增胜村一位耿姓老兵捐赠的。当年,连里只有一个望远镜,想观察情况,连长、指导员只能头贴着头共用。耿大爷琢磨出好办法,把望远镜锯开,成为单筒望远镜。“条件简陋,但当时的人们总能想到好点子。”王国霖感慨。

2016年,王国霖成立了红色义务宣讲小分队,小分队目前有60多名成员。“我们不只在展馆讲,还走到社区、学校、企业,讲给更多人听。”王国霖说,小分队年均开展宣讲100余场次,红色主题展览馆累计接待社会团体200多个,累计参观人员近10万人次。随着展览馆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有些老战士主动找到王国霖,捐赠军服等物品。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老物件,部分展柜也升级了防潮功能。

行至展览馆出口,窗外松涛翻滚,一如80年前的林海。翻开展馆留言簿,既有稚嫩笔迹也有苍劲墨痕:“我记住了那盏开会时用的小油灯,回去要好好学习”“难忘望远镜里老战士的智慧”“怀念战友,珍惜生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历史的记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王国霖说。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8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强盛,是最动人的交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