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简称R&D经费)是指政府、企业或高校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中所投入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探索新的知识、开发新技术、改进现有技术或产品,以及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一个具体的案例可以说明什么是R&D经费。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计划开发一款新型高性能电动汽车,希望提高电池续航里程,优化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改进车辆的外观设计和内饰材料。为此,这家企业雇佣了多名高级工程师,购买了高性能电池测试设备,开展了自动驾驶功能的路试,与高校合作开展了新型电池材料研究,还租赁了研发场地,这些活动开支的费用加在一起,就是企业在开发这款电动汽车投入的R&D经费。
在这个例子中,R&D经费就是公司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而投入的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支付研发人员的工资、购买设备和材料、进行试验测试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等。通过这些投入,公司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还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一个国家来说,R&D经费统计涵盖了全社会的R&D活动。按活动类型分,R&D经费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2023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2259.1亿元,应用研究经费为3661.5亿元,试验开发经费为27436.5亿元。按活动主体分,R&D经费分为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主体经费。2023年,我国企业经费为25922.2亿元,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为3856.3亿元,高等学校经费为2753.3亿元。分地区看,我国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直辖市)有10多个。
R&D经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构成,也是衡量其科技实力和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R&D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2012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突破3万亿元,再到去年超过3.6万亿元,我国R&D经费屡创新高,有效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透过持续增长的R&D经费,可以看出我国对科技创新的空前重视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R&D经费投入强度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去年,我国这一指标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从国际比较看,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已超过欧盟国家2.11%的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3%的平均水平。
基础研究经费是R&D经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经费实现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夯实基础、布局长远的战略考量。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从2012年到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接近200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91%。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持续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透过持续增长的R&D经费,还能看到我国创新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完善,多元化经费投入体系逐步构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为研发经费的稳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财政资金直接支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带动全社会研发活动蓬勃开展;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技术信息更为敏感,更善于把握需求趋势,使得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加快实现。
总而言之,R&D经费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它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各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多层次投入体系,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