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买延误险、意外险,爱宠人士买宠物险,刚工作的“小年轻”也给自己买起了健康险、养老险……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和保障意识提升,保险消费快速增长。
最近,不少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全年保费收入数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家上市险企2024年全年合计实现保费约2.84万亿元,同比增长5.27%,均较2023年实现正增长。
很多消费者会感兴趣——保险公司有这么多保费,会用来干什么呢?也有些消费者对保险经营中一些专业性词汇看得不大明白——负债端、资产端具体是啥意思?这些跟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有什么关系呢?
举个例子。中年大哥张三最近买了一份养老保险,交费方式为趸交(一次性交付),10万块一口气给了保险公司。张三退休后,保险公司每月给他500块保险金,给25年,总共是15万元。对张三来说,这是一笔养老投资,保单就是他的资产。而对保险公司来说,相当于管张三“借”了10万块钱,若干年后,再把钱一笔笔还上。这就容易理解,这10万块保费,自然是保险公司负的“债”了。
那么,保费这个保险公司负的“债”,能用来干啥呢?
保险业首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在消费者遭受损失时进行理赔。生病做手术,医疗险报销住院医疗费用;大雨天车泡水报废,车险赔付助你换车无忧……保费这个东西,取之于消费者,当然还会用之于消费者。
当然,作为金融业的重要一分子,保险业还承担着吸收资金、投放资金的重要功能——收上来的保费,会形成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来源,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水利工程、光伏电站、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都离不开保险资金的支持助力。这就是保险公司的资产端。
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既能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同时,保险公司能够获得合理利润。这部分利润,也将为保单客户带来更丰厚的保障和收益。近年来,“资负联动”是保险业热词。简单理解,就是保单收益会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更加匹配。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看,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事实上,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正是市场上最优质的长期资本来源——就像张三交的那笔保费,要几十年后再领取保险金。没有短期内的偿付压力,这笔钱能更好地对所投向领域形成长期支持。
当前科技创新,尤其需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一项前沿技术、特别是重大技术突破的诞生,可能要“十年磨一剑”,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目前,已有不少保险公司通过成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制度供给,推动保险机构增强资金运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相信未来,在政策引领下,保险业将为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