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哪些领域?如何提升服务质效?记者进行了采访。
重点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等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当前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61%,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3331亿元,赔款支出2014亿元,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有效满足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开发推广应用。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焦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对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领域工艺革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的中长期贷款支持。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绿色低碳效应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领军企业等经营主体。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
——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营以及更新、升级和改造,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探索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满足煤电煤炭企业合理融资需要。
——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支持碳市场建设。围绕企业碳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稳妥有序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等涉碳数据,主动拓展与碳账户相关的绿色金融服务场景。做好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金融对接,强化金融支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服务。
“深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协同监管。研究完善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金融支持举措,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此外,《实施方案》要求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聚焦客户分布集中的绿色行业产业开展常态化跟踪研究,优化行业投融资政策。专家表示,这有利于绿色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在更好支持绿色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平
8200余亩湿地,获得超400万元风险保障!近期,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投保中国人寿旗下财险公司推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若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损,影响鸟类、底栖生物与微生物正常生存繁衍,保险公司将承担主管部门为救治、修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而投入的必要合理费用,助力灾后减损和湿地生态修复。”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深远海风电项目加速落地!近年来,深远海风电这一绿电“新星”前景受到看好。中铁建金租通过风电安装船融资租赁业务,保障深远海风电集中规模化开发资金运转,助力海上风电开发由近海向深海推进,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基础装备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涉及面广,对全面、精准的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积极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优化产品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优化银行信贷供给、完善绿色保险体系、丰富金融产品服务、拓宽绿色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银行机构要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开发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险业应增强绿色保险风险定价、精细化管理、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优化风险减量服务和管理机制。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立足自身职能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各类资金支持作用,推动绿色信贷稳步增长,拓宽绿色保险覆盖面,发展绿色信托、绿色租赁,引导保险资金支持绿色项目投资建设。”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银行保险机构要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实践探索,根据绿色低碳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绿色金融专业化水平。”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说
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
专家表示,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要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做好统计制度、人才队伍、免责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建设。
“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而言,要完善组织架构、健全政策制度,科学制定绿色金融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确定相关职责部门。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设置专岗专职等方式,增强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在激励约束方面,《实施方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细化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合理制定各流程环节的尽职认定标准和免责情形,明确界定基层员工操作规范,保障尽职免责制度的落地实施。专家表示,这有利于更好激发金融机构一线员工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此外,金融管理部门组织21家主要银行以绿色金融良好实践为基准,运用新版评价指标开展绿色信贷自评价,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成效。指导银行业协会开展绿色银行评价,丰富评价结果应用,强化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
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说,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探索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提升绿色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严把新上融资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降碳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