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江西吉州钓源古村:“宝藏古村”如何“起死回生”

杨颜菲 陈凌    2025-07-11 14:58:21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从几乎濒临消失,到焕新成为“宝藏村落”,钓源古村是如何“起死回生”?人民日报记者走进江西吉安钓源古村,探究传统村落的破局之道。

元宝形檐口天井、马头墙、青砖黛瓦,“七星伴月”水系,修旧如旧的150栋明清赣派建筑……一步一景皆有历史,一砖一瓦皆是传承。

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度建筑衰败, 成了村民的“杂物库”。小修小补、于事无补。理念更新,系统保护,民资引入,整体运营。村民既务工,又监工,还分红,老村有了新出路。

古建筑是资源库,好生态则是引力场。2.6万多棵古樟树环抱,水塘清澈、游鱼细石、四季花景的好生态养眼又吸金。好山水种出有机果、富硒粮,好风景引来“好钱景”。

文化从来不是静态的,而是活态的。它就在焚香、点茶、挂画等一个个非遗技艺里,就在古法榨油、做腐乳、酿酒等一次次体验中。文化“活”起来,人气才能“旺”起来。吃手工冰粉,调古韵熏香,住特色民宿,钓小龙虾,过吃瓜节……钓源吸引人的,是特色风貌,是人文古韵,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走进一座古村,可窥发展门道。留古韵、护生态、传文化、享生活,这是钓源古村的“蝶变密码”,也是更多古村落破局新生的发展启示。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壹视界·微视频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