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财米油盐|原拆原建,老房子“变身”好房子

2025-09-22 11:46:58    人民网

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支撑,也是幸福的重要依归。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现如今,许多城区老房也步入了“高龄”,结构老化、配套落后、安全隐患逐渐浮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为各地推进城市更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新思路、新解法。

老房虽然“老”,但地段好、配套足的核心优势并没有变。“原拆原建”被适时提出,旨在用更高标准的建筑技术,对小区、住房进行改造提升,为“老街坊”体验“好房子”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节省因搬迁安置带来的财政支出。

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钱谁出、谁来建等问题,各地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围绕“谁能申请原拆原建”?厦门提出,房龄超40年且缺乏维修加固价值的,或者属于C级、D级危房的,业主可申请自主原地翻建。

针对资金问题,浙江提出,支持通过设立城镇社区更新基金、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业主也可提取住房公积金、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更新改造。

意见不统一该咋办?广州提出,有少数不同意的,可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行政征收等多元化争议处置方式推动改造。

总的来说,各地在落地细则上虽稍有差异,但整体上都倾向采用“居民自主+市场参与+政策保障”的框架模式。

数据显示,2019—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1.2亿人。改造管线、增设停车位、加设电梯等“微改造”,为群众的出行、生活增添了“小确幸”。

从设施改造到住宅更新,愈加精细化的治理举措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凝聚了社区共识、延续了邻里情谊,最终汇聚成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浓浓暖意。

总策划:孙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谢婷

监制:吕骞

策划:申佳平 李佳

文字:王仁宏

摄像:谢欣良

剪辑:石雪 张培扬

设计:郑美钰

包装:赵晨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经纬线·在新疆,看总书记关心的清洁能源这样发电
下一篇:拾光纪·“三农”工作在习近平心里分量满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