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广西百色:“铁军”助力35万多亩早稻颗粒归仓

庞革平 韦莲香    2025-07-22 17:20:21   

目前,广西百色市35万多亩早稻已经进入成熟期,田野间随处稻浪飘香。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广袤的田野上响起,标志着百色市早稻收割工作全面展开。

7月18日,在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龙河村,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机器驶过,稻穗被迅速卷入,完成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金灿灿的稻谷则被源源不断地送入收割机的“大肚”中。“今年水稻长势好,籽粒饱满。这台机器效率很高,十几分钟就能收完一亩田,确保颗粒归仓。”农机手魏师傅一边操作一边高兴地说。不远处的大路边,农户们站在树荫下聊天,等候指引机手收割自己家田块的稻谷。

种粮大户黄大哥小心翼翼捧起一把刚脱粒的新稻,仔细捻开几粒,看着晶莹剔透的米粒,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今年雨水虽稍迟,但后期管理跟上了,收成不错。今天收的这几块田,亩产应该有1300多斤。有各种机械帮忙,种田踏实。”粮农们在田边准备好三轮车,望着金灿灿的稻谷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眼里闪烁的不仅是兴奋,更是对辛劳获得回报的欣慰。

收获稻谷后,农户们除留出部分自己食用外,剩下的立即运送到位于田阳区田州镇兴城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的谷物烘干中心进行烘干。这里拥有日烘干能力60吨的烘干设备,可实现烘干、仓储、加工一体化。谷物烘干中心运行的第一天,就收到50吨稻谷。“前期我们已经到各村做好宣传,可以自己拉到烘干中心,也可以上门收购,收购资金足额到位,稻谷随到随收,决不让丰收的稻谷滞留田间。”兴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鄂雅倩信心满满。

丰收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坚实支撑。今年,百色市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技术,通过建设育秧中心、推广水稻插秧机、建设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等措施,增强了秧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丰收的同时,减少了收获和仓储环节的损失。

截至发稿时,百色市已完成早稻收割近18万亩,预计机收率达97%。金色的稻浪与现代化农机交相辉映,奏响了科技强农的丰收乐章。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届广西农村创业项目大赛在南宁圆满落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