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浙江理工大学创新思政课堂:五彩经纬织就文化自信与科技强国梦​

2025-05-07 16:17:11   

一根丝线能承载怎样的力量?在浙江理工大学打造的“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堂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正以震撼的方式呈现——从深海缆绳到航天降落伞,从非遗织锦到数字时装,丝绸纺织的千年智慧正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近日,该校通过同题异构创新教学模式,让大中小学生共同体验了一堂跨越时空的“五彩经纬”思政课。

 

 

科技之光:千钧之丝铸就国之重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在余姚中学的课堂上,向高中生们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根丝的千钧力量有多大?”随即用生动的实例给出答案:“轻到能在水中浮起,强到用手拉不断,韧到用刀割不断,能做装甲板、防弹衣、防弹头盔。”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

陈文兴详细介绍了学校牵头建设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突破性成果:“我们研发的涤纶工业丝高效低碳制备技术,将生产时间从40小时缩短至10小时,效率提升300%,能耗降低50%。”这些看似普通的纤维材料,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从神舟飞船降落伞的高强度伞绳,到国产大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从能抗17级台风的深海缆绳,到具有30年使用寿命的海上风电装备。在场学生惊叹不已,一位同学感慨道:“原来纺织科技离国家战略这么近,科学家精神这么酷!”

文化之脉:非遗织机转动千年智慧

在浙江理工大学-海宁中国家纺城纺织非遗创意馆,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话正在上演。馆长贺荣向参观师生展示着数字织锦《红船》的创作过程:“我们采用李加林教授的五色交织法,通过增加绿色纬线突破技术瓶颈,让南湖红船在丝绸上焕发新生。”

 

 

 

在黎锦非遗展区,一件淡青色旗袍改变了同学们的认知。“这是用芭蕉叶纤维制成的。”非遗黎锦旗袍创始人吴虹介绍道,“这种环保智慧在《后汉书》中就有记载。”景宁畲族自治县刺绣协会会长潘丽娟展示的畲绣作品《建党百年》,则诠释了传统工艺的时代价值:“这些创新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畲乡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桥梁。”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吴颖手持云锦服饰,讲述着技艺的传承与革新:“传统云锦用提花木机织造,两人配合一天仅能织5厘米,可谓寸锦寸金。现在数字化设计让效率提升数倍,但手工的温度永远无可替代。”她深情地说,“非遗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国际丝绸学院教授周赳说:“我们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以传统织锦纹样为灵感,做一套国潮礼服!”

育人之道:经纬之间熔铸家国情怀

“只要还有一根丝线,我们就要织下去!”在余姚中学的思政微课堂上,“8090”辅导员理论宣讲团成员黄海峰动情讲述着校友都锦生的故事。抗战胜利后,都锦生丝织厂新任厂长宋永基的这句誓言,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

这种打破传统边界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可感。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张以勒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宁分享感受:“以前觉得传统文化传承是厚重的历史,现在发现它也可以是灵动的、创新的,可以超燃。”教育部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渠长根教授评价道:“过去讲解新质生产力,老师教、学生学,总觉得抽象。现在,学生亲手触摸科技织物、观摩非遗技艺,抽象理论瞬间鲜活。纺织非遗火出圈,源自文化自信的底气。”

 

 

据了解,该校研发的思政课实践地图包含5条特色研学路线,让思政实践可视可感可应用。陈文兴表示:“我们期待青少年从一丝一线一图中读懂中国,理解锦绣华章背后的历史逻辑。要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心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