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路的终点是希望

本报记者 杨烁壁 沈童睿    2025-07-31 08:42:28    人民日报

7月30日,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官兵抢修一处垮塌桥梁。
 

7月30日,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西沟村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完毕。图为乡镇干部和志愿者转送一位92岁老人。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雷声摄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从于营子村希望幼儿园,到此次受灾严重的西沟村,这条长约5公里的路,一会儿满是乱石,一会儿漫着流水,有时甚至看不到路,变成了洪水的河道。

就是这样一条路,承载着抢修救援、转移安置、物资运送的全部任务。

7月30日,记者沿着这条路再入西沟村,中午12点多到达西沟村村委会,最后一批受灾群众已经出发前往安置点。

在被山洪夷平的小村里,滦平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亚军带着消防救援人员搜寻最后4名失联人员。“现场还有44名消防救援人员。”他的后脖颈晒得发紫。

沿着山径,干部群众顶着烈日往山外赶。

路上,记者遇到了最后一名被转运的受灾群众。那段路是下坡,坡度大,水流急。滦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冷雪松和3名县里的干部紧握着担架,护送着小腿骨折的西沟村村民郑君芝,小心翼翼。

到了坡下,大家缓缓放下担架歇脚。冷雪松拧开一瓶矿泉水,咕嘟咕嘟喝了起来,“今天上午这条路上一共转运了47名被困群众。”

正遇上来送物资的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史海艳。担架上,郑君芝用力说:“书记,还有好些救援队员和干部在村里呢。我家里有豆角、芹菜,都给大家拿去吧。”

路虽远,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挨得很近。许多村民撤离时特意嘱咐,家里的食物、水、被褥,都给救援人员用。

继续前进,路的终点在于营子村希望幼儿园。

幼儿园是座两层小楼,二层用来安置受灾群众。滦平县妇联和共青团滦平县委等单位工作人员已将安置点布置妥当,用水用电都有保障。

“村里有182人来过安置点,其中108人投靠亲友,还有36人被转移到了县养老院,今晚估计有38人留宿。”滦平县妇联主席丁芳芳将一床被子递给整理床铺的西沟村村民郝大爷。

房间里,郝大爷的两个孙女啃着苹果,聊着暑假里的安排。窗外的道路旁,玉米长得正壮。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1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防汛救灾一线见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