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长城:军事防御的奇迹(上)

董耀会    2025-07-29 11:44:15    《人民周刊》

编者按:1984年,董耀会和同伴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此后,他一直致力于长城历史文化研究、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如今,已成为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本刊开设“‘长城之子’话长城”专栏,记录他与长城相依相伴的人生。

 

空心敌楼密集是金山岭长城的特色。(董耀会供图)

 

如何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长城首先是军事防御工程,主要防御游牧骑兵。读懂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较为深入地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骑兵机动性虽强,但快速深入一定距离后,受人力、马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突击速度会递次衰减。这时,防御方若利用位于险要处的城堡和较好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调配足够的兵力,就可以给已经相对疲惫的敌方以致命的打击。进攻方向中原长驱直入的时候,防御方还可以包抄截断敌方的后退路线,实现对敌方的打击。

从军事角度来看,北方游牧骑兵对长城防御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长城防御军队需要找到解除这种军事压力的方法。通过有效防御来满足安全需要,就是长城纵深防御产生的背景。为保证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还有多重防线对进攻方进行抵御,在建造长城、设计布防时,也充分考虑了纵深防御的问题。

每一道长城防线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可以独立作战。只要几条防线中有一道防线不失,就能有效阻挡敌人的进攻。此外,后边的防线可以向前支持,加强阻挡敌人的力量;已经被攻破的防线,可以尽快形成新的防御力量,对进攻的敌人实行包抄、倒打、关门、截断退路等战术手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敌人在进攻第一道防线的时候,其他防线可以迅速做好应战准备。也就是说,在敌人进攻第一道防线时,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就可以做出第一道防线有可能被攻克的预期,做好迎敌的战斗准备。进攻长城的一方攻入长城纵深防御体系实际上是陷入了立体作战的狭小空间,面临着很大的安全威胁。强行进攻,要突破几道防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守方通过战术层面的层层阻击,耗敌、弱敌,毕其功于最后一役的后发制敌的预期。

长城防御纵深的建设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到明朝最为成熟。在蓟、昌两镇长城的十二路防区内,各路部队互为纵深,有很明确的应援职责。《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戚继光在《筹定赴援兵马》中明确规定:“如遇警报,在燕石三路,则三屯营标兵首先赴援,次之遵化,次之密云,次之昌平;如在马太三路,则遵化营标兵首先赴援,次之三屯营,次之密云,次之昌平;如古北黄花镇有警,亦各以是为差。”长城修筑时,设计者充分考虑长城的纵深防御需要,并且根据其特点来设置布局,全面考虑并使长城符合整体作战的需要。

 

图为娘子关。

 

隆庆和议前后长城军事战略转变

戚继光到长城前后,也正是明朝隆庆和议前后。这个阶段长城防御工程的军事战略及作用,有很大的变化。隆庆和议前,朝廷为加强长城防御线的防务,调原两广总督谭纶和福建总兵戚继光先后到北方。他们二位,特别是戚继光到任后,完善了长城防御体系。隆庆和议前后,戚继光的主要措施是在长城上骑墙修筑了大量空心敌楼,同时强化长城守军的练兵,以加强长城防御体系的稳定。

隆庆和议到明末为止这一时期,明朝和蒙古方面达成和解。在经济方面互市交流,在军事上保持相对和平。隆庆四年(1570年)冬,明蒙关系终因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投奔明朝得到妥善解决。这一事件促成了明朝同俺答汗的议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方逢时对把汉那吉以礼相待,并迅速上报朝廷。他们提出:把汉那吉归附明朝,应该封官晋爵。如俺答汗来要还孙子,则以投靠俺答汗的汉人赵全等作为交换条件。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隆庆皇帝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弟亦各封官职。此外,明朝还批准了双方的通贡互市。历史上称这件事为“隆庆和议”。隆庆和议之后,在俺答汗和三娘子的主持下,蒙古各部很少再对长城以内进行扰掠。明蒙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对明朝来说加强北部边地的防御依然十分重要。

戚继光是隆庆二年(1568年)被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次年朝廷中止练兵计划,命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明史·戚继光传》记载:“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督抚上其议,许之。……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

自隆庆和议后,蒙古族从未大举南下攻打明朝。蓟镇长城依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筑,特别是在长城上砌筑砖石和修建空心敌台,多是从隆庆至万历初年由戚继光完成。强固后的长城防御线并未受到明蒙之间战争的考验。

 

(《人民周刊》2025年第1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3期

上一篇:梁希贤:黄河岸边的铁血忠魂
下一篇:挥起“铁锤子” 砸烂“乌龟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