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专题 > 习语 > 正文

‍‍习语丨“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

2025-07-01 08:12:34    人民日报客户端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迫切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

何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破解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中国的发展规划为什么能够着眼长远并都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看的不是眼前几年,而是“两个一百年”,时间尺度更长远。

推动长江“十年禁渔”,以“百年大计”的眼光谋划教育强国建设,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气魄起笔雄安新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以历史思维看问题,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增强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

“要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精确制导、精准发力,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持续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

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系统思维、全局观念。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谈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看清时和势,分清当前和长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会更有章法。看准了就抓紧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信心不动摇,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谈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谈全面依法治国:“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谈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实效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能汇聚无往不胜的磅礴伟力。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监制:梁昌杰

策划:岳小乔

撰文:任怀同

海报:陈泉伊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习语丨“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