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金台少年阅读行”走进汉中暨“天汉书香·全民阅读”活动成功举行

2025-06-28 16:10:2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书香中国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持续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开展,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2025年6月25日,“金台少年阅读行” 走进汉中暨“天汉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在陕西省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教育局、汉中市文联(汉中市作协)、汉中市新华书店联合主办。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人民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刘华新,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著名作家白描,陕西省社科联原副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胡煜,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小学语文教材编者、《人民日报伴你阅读》丛书主编李云龙,《散文海外版》主编王燕,《人民文学》编审、北京市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杨海蒂,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原外联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著名作家朱佩君,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七编辑中心主任陈红,中共汉中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汉中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键,汉中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姜浩,汉中市文联(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张芳,汉中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刘重学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宋瑜主持。

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当地知名文化企业代表陕西申龙泰达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龙、陕西申龙泰达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佰铭等。

 

“金台少年阅读行”汉中站正式启动。

 

王红艳在致辞中表示,将以“金台少年阅读行”汉中站活动启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书为魂、凝神聚气,以书为媒、传承薪火,以书为桥、护航育苗,积极打造“书香汉中”品牌,奋力建设文化强市。希望广大青少年把书籍当作精神的粮食、人生的灯塔,手捧书卷、眼有星河、心怀山海,争当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文化根脉的新时代少年!

 

中共汉中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致辞。

 

刘华新在讲话中表示,“金台少年阅读行”活动在汉中这片底蕴深厚、文脉悠长的沃土上拉开帷幕,标志着阅读精神的传递永不止息,全民阅读的画卷持续铺展。希望书香成为汉中这座城市的鲜亮底色,为汉中注入更加丰沛的精神力量。衷心祝愿汉中学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丰富内心世界、涵养家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以书香温暖和陪伴人生路。

 

人民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刘华新讲话。
 

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作为人民日报出版社作家代表向汉中市教育局授旗,汉中市教育局副局长刘键接旗。旗帜的交接,标志着“金台少年阅读行” 汉中站正式启动。

 

图为“金台少年阅读行”汉中站授旗仪式。

 

本次活动上,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汉中市新华书店向汉中市教育局赠送价值逾70万元的《人民日报伴你阅读》《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人民日报带你读时政》系列图书,为汉中市思政课程改革及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提高读写能力提供必要支持。

 

图为“金台少年阅读行”汉中站捐赠仪式。

 

一江汉水载文脉,千古风华入今朝。白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金台少年阅读行”携手“天汉书香·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为纽带,是一场文化薪火的传递。同时,他强调了阅读对青少年个人成长、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这次活动既能让青少年在经典中汲取智慧、开阔视野,又能以青少年阅读带动全民阅读,让书香浸润汉中这片底蕴深厚、文脉悠长的沃土。

 

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著名作家白描讲话。

 

本次活动最后举办了“金台少年阅读行”读写培训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李云龙为参加本次活动的汉中市各县区300余名师生代表做了《破解文字密码  告别浅阅读》专题讲座。在讲座中,李云龙与大家分享了在阅读中要保持敏锐、丰富、细腻的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学习思维、体会审美。同时,李云龙结合《红楼梦》中的人物香菱学诗的事例以及《西游记》《春晓》等经典作品,从培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总结阅读方法,鼓励青少年深入阅读。

 

李云龙做读写专题讲座。

 

图为活动现场。
 

据了解,“金台少年阅读行”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如日东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通过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自2023年4月17日在人民日报社图书馆启动以来,活动已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广大师生的参与度、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