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专题 > 一见 > 正文

一见·三个维度,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这种重要方式

2025-06-20 14:18:22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大国之治,要在得法。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目光从今天望向来路,一个个五年,咬定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不放松,一条规律性认识更为新的奋斗征途增添底气:“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长期规划,何以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

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叠加,环环相扣。“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因为切实管用,看得见成效,更因长远眼光中,所蕴含的辨明方向、把握全局、洞察关键的智慧。

在福建工作期间,前瞻性谋划厦门15年发展蓝图、福州“3820”战略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系统擘画了“八八战略”,对当地发展产生了长远性、全局性作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着眼长远,锚定的是历史伟业、垒砌的是千秋之利。

 

 

读懂中长期规划,还有一个重要维度:落实。

“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五年规划时指出,“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民意并且符合实际的全面系统的规划,并且有超强的执行力来落实这些规划”。

超强的执行力,正是党编制实施中长期规划的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放眼世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但像我国这样能够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并取得巨大成功,则极为罕见。

看准了就抓紧干,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致广大而尽精微。

 

 

中长期规划,是“国事”,也是“家事”,造福人民是根本价值取向。

“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今年4月,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叮嘱。

新时代以来,这样的瞬间不胜枚举。规划字斟句酌,说到底为的是人民的衣食冷暖。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2020年,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

又一个五年过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又开启崭新一页。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等对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已经开启。

“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注脚。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李建广

海报:李艳

编辑:温腾

校检:吴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见·从三层“逻辑”,读懂“中国-中亚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