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我的第二“母亲”

俊齐    2025-07-22 08:20:33   

灶台凉着的时候
三双小手先烫在机器上
 
十三岁的钉子
把板凳钉成了山
 
缝纫机针挑破晨雾
印刷机油墨浸黑黄昏
 
十几块工资裹着窝窝头
在胃里坠成秤砣
 
白馒头是云
飘在饭盒沿儿
 
她们的口袋总揣着风的形状——
 
一个落进自己胃
一个翻山越岭
 
我和弟弟咬开的缺口
淌出麦子的月光
 
记账本爬满铅笔印子
像田埂的褶皱
 
竖线是饿瘦的麦秆
圈圈是瘪了的穗子
 
直到我教她们写
“位雪梅”“位冬梅”“位红梅”
 
三个名字站起来
像坡上倔强的红高粱
 
写“壹贰叁”时
手指抖得像扶秧苗
 
数字在账本排好队
踩着车间的露水
 
工资条终于长牙
咬住老板藏尾款的尾巴
 
我的课本每页都压着缝纫机的喘息
 
钢笔吸饱印刷机的油腥
写满“上学”
 
她们把名字抵押给流水线
换我姓名
 
在录取书上
盖成滚烫的红戳
 
现在我站讲台画圆
总看见三双裂口的手
 
在岁月里画歪歪扭扭的圈——
 
教“慈母手中线”时
车间老电扇咳起来
 
四十年前的馒头屑
突然哽在喉咙
 
她们的名字没上过光荣榜
却是我论文首页
烫金的标题
 
断线的顶针顶住过坍塌的天
漏墨的滚筒
印出我通往明天的车票
 
三个在田埂走丢的部首
终在弟弟户口本里
拼成完整的“家”——
 
(后记:大姐的账本还在书柜底,
铅笔“雪梅”向右歪,
像被风揉皱的麦芒)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歌曲代代传唱英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