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一部温暖人心味道的好剧

安庭    2025-07-22 08:21:41   

由中国煤矿文工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并由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总运营的话剧《温暖的味道》于2024年在北京首演成功,2025年全国巡演即将收官,深受观众好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示范之作;是一部反映乡村振兴的精品之作;是新时代话剧史上留得下、叫得响、传得开的代表之作。北京首演场场爆满,好评如潮的现象级剧目,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相信经过后续的打磨提升和全国60场的巡演,一定会成为舞台艺术界的一颗灿烂明珠。

综观艺术创作,有“六大突破”:

主题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乡村振兴战略的题材很多,话剧《温暖的味道》,做到了不落俗套,脱颖而出,主创团队在选题策划方面,以黄河沿岸历史悠久的“塬底下村”为背景展开叙述,紧紧聚焦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牢牢扭住乡村振兴战略题材,在强化科技兴农和突出改革致富这个双轮驱动的主线上,围绕三个方面。

第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这个题材是在深入挖掘农村脱贫以后,如何走向乡村振兴、农村长期富裕。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塬底下村成为苹果的黄金产区,四十年前,为摆脱贫困,村民们毅然去塬上开荒,种出了黄河边上第一批苹果。四十年后,塬底下村却因苹果歉收,人们渐渐对种苹果失去信心。“郝凤仙”村长,是一位曾有过苦难的经历,嫁给塬底下村最穷最傻的老六,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因收缴农业税的苦差事有功当上了村长,带领村民们网络销售苹果遇到困难。正好这时,农业博士毕业“孙光明”背着矮桩苹果苗走进塬底下村任第一书记,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和丰富的科技知识,开启了以科技助力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老村长”和“新书记”,在工作有矛盾,在实践中有分歧,通过冲突和斗争,为了共同的目标——带领群众走向更远、更广阔、更富裕的道路上前进,奏响带领群众共赴美好生活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第二,基层干部工作的新方法。两位主演的出身不同,工作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如何在一个班子里工作,这是剧中给出的又一个悬念,村长郝凤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外村村民嫁到这个村里的,没有多少文化,但她有敢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她倾尽心血付出一切,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真正的一把手。第一书记刘光明,虽然出生在这村里,但从上学走出这个村庄后,30多年的求学路,让他很少回村,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人情世故上,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样复杂的农村的人情世故面前,他需要做出非凡的努力和争取。两个人围绕着新农村的工作方法展开了争论,让这个人物形象立在了舞台上,这也是剧中的高潮部分,两人将个人命运的起伏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不易,都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们开展农村工作提供了新方法。

第三,返乡青年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样板。戏中还安排了一个农学研究生的青年萍萍,他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农村,也怀着一腔报效家乡的热情,说服了自己的父母亲,带头在村里种植了试验棵区,并配合第一书记做好全村人的思想工作,这也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返乡的情怀和志向,这是更需要挖掘和表现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主旋律作品。

思想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一部作品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不仅是舞台上的精彩呈现,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性上有着独特的体现,给人带来精神的力量,启发人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享受生活。话剧《温暖的味道》,通过精心打造,让观众体会到艺术之美,追求生活之美,因一部剧爱上一座城,因一部剧爱上一个村,因一部剧爱上一个产业链,这就是剧目思想性的伟力。

一是体现科技赋能的思想。主创团队在提炼主题的时候,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山峁、村落之间,选择了“苹果”作为故事叙述对象,从苹果的生长周期,到棵树的衰落期这个时间刻度,面对这一摆在农村每个村民面前的大事,如何破局?第一书记带来了科技知识,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为村民致富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事实上,仅有这一点还不够,创作者还从这个苹果是从哪里来的?不仅在现场安排了每人带走一个苹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农村、关心群众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苹果、关心农村发展,为乡村建设带去更多的资源,探索乡村振兴的更多的路子。

二是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思想。这部剧更深层的东西是在通过文艺作品的带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安排在全国巡演60场,走进大中小城市和农村,通过文艺作品,来助力乡村的振兴,特别是在种植苹果的农村,可以形成苹果产业发展链,带动农家乐、民宿、苹果加工等,也可以做成苹果文化,诸如:苹果文创产品、苹果文化会客厅、苹果文化广场。

三是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思想。通过这部剧创作和演出,能够引起市场的连锁效应,在发展“戏剧+乡村旅游”方面有新的启发,推广形成当地农村的驻场演出,结合当地的棵园发展研学旅游,让话剧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和宽广,出现更多的精彩。

语言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语言平实、朴实是该剧的又一特点之一。全剧在语言的表达上有新突破,没有大话、套话和口号式语言。剧中有一段第一书记孙光明和农学研究生毕业的农村青年萍萍的对话,点出了话剧的主题:“为什么苹果产区在北纬37度,而不是日照最丰富的赤道?因为太阳和苹果的关系就是这样——太近了会灼烧,太远了又冰冷,只有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日照时间,才是真正温暖的温度。人和人之间也应该是这样,不太近也不太远——塬底下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温度。”还有就是,故事到最后,创作者为了体现第一书记孙光明放眼未来,特为主演增加了一段尾声的独白:“苹果一长就是四十年,一个人一辈子八十年,窑洞一住是百来年,可黄河水在这里流淌了千千万万年。塬底下的一丝炊烟,一块田地,一棵树,一代又一代就一直这样活着,活出千姿百态的模样,即便枯萎衰败,也不过是沙沙落叶的苹果林里,从干涸树皮深处溢出的汁液!乡愁,也遮盖不住树梢上的那些苹果的光泽度,因为,活着的信仰在那里,梦在那里,还有痛苦的荒唐的可笑的人情世故都在那里。永恒的寄托,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不可能忘记你的血统和生命的力量,就像一颗苹果,你终究生长在北纬三十七度,世界上最温暖、最适合生命成长的地方!”当然,还有村民之间的对话,新旧观念和思想之间的碰撞,都在言语之间,情感之中,语言的魅力体现得非常有力。

演技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话剧《温暖的味道》2024巡演版中,靳东饰演的孙光明以他沉稳内敛的演技赢得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而在2025年的巡演中,备受关注的是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演员刘昊然接替靳东,饰演“第一书记”孙光明。他以独特的青年视角,为这个以新旧观念碰撞的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靳东的精彩演出,为这部剧增添了强有力的魅力,他作为男主角,展现了他的演技魅力。他的每一个台词,每一个眼神都恰到好处,尤其是与搭档之间的默契,仿佛天作之合。刘敏涛在表演上的执着和追求让人敬佩。她的每一场演出,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她用激情感染着每一个观众,仿佛把大家都带入了那个温暖的故事中。她在舞台上的表现,总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人热泪盈眶。刘昊然以朴实无华的演技塑造了一位怀揣理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的基层干部形象。配角演员演出了大风范、群众演员更加贴近生活……这样的搭配显得尤为珍贵。为展现地方特色与人文风情,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也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员团队参演,为该剧增添浓郁风土人情味。

舞美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话剧的舞美精心设计是舞台上的一大亮点。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话剧,怎样能设计的既符合有历史脉络的农村,又符合当代现实审美,剧组在深入调研和探索中,有效把写实与写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尝试,把土的味道和现代化的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高高低低、变化多端,可移动、组合、旋转的巨大的黄土斜坡散发着泥土的味道,可翻转的多媒体大屏又很有时尚气息,演员们在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穿行,人物命运也经历各种起起伏伏冲突摩擦,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位没有台词的百岁老人李大娘的形象,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村落,象征性地寄托着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正如舞台上一个村庄的缩影、一个磨盘和一个果园。

制作升华上有新的突破

话剧《温暖的味道》的成功,集合了强强联合制作的团队,形成“院团——制作——运营——技术——媒体”“五位一体”的模式,保障作品的续航与传播。从制作团队上:由中国煤矿文工团首次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开展合作;人民网为本剧在优化媒体资源,做好国际、国内传播方面提供支撑;致力于中外文化演出交流活动的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助力话剧《温暖的味道》落地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并拓展未来的巡演版图;演艺视效系统应用于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利亚德(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和华汇音响顾问有限公司,将为话剧《温暖的味道》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和声效体验。从主创团队来看:包括文学指导、导演王延松,青年编剧施懿展,著名舞美总监、设计高广健以及多次承担重要演出任务的舞台总监牧元吉。从演出团队来说:集结了中国煤矿文工团靳东、刘敏涛、刘昊然、周显欣、张晞临担任主演,何音、楚建富、张定涵、唐磊、杨静、马驭崧、黄家婧等在剧中饰演重要角色。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也派出演员团队参演,为该剧增添了地方特色与亮点。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歌曲代代传唱英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