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不久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就如何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出明确部署。相关政策有何亮点?如何落实落细?我们专访了专家、科技工作者和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
6月12日,在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同比增加3606亿元,增幅同比上升。
一边是国际经贸环境错综复杂,一边是国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不少外贸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紧抓国内市场机遇,实现均衡发展。在外贸大省江苏,一些企业在“转内销”过程中,用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以标准对接做好产品功课,借电商平台打通内销渠道……这些探索成效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民营企业是第一大外贸主体。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97万亿元,同比增长8%,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5.4%;进口3.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占我国进口总值的45.1%。在外贸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能骑着自行车逛的商场、把一座“山城”搬到室内的商场、“长”在大草坪上的商场……多地开设的新潮商场,在主题设置、场景打造、社交互动等方面做出特色,用多元业态提供花式体验,带动了大众消费特别是青年消费,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与青睐。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据海关统计,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今年前5月,我国对非洲进出口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袤的戈壁滩上,银白色的风机叶片缓缓转动,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铺展。近700座银灰色铁塔向远方蜿蜒——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约0.007秒,新疆的电能便可抵达2260公里外的重庆市渝北换流站。
近年来,一些企业把握国内大市场机遇,推动稳外贸与扩消费相结合,一体化经营能力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企业如何调整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更好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记者进行了探访。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江苏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当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左右。日前,记者深入南京几个典型产业进行采访,从三个维度近距离观察了当地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与成效。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相关企业通过创新实践形成合力,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如何进一步改善条件提升消费能力,创新场景培育消费热点,综合施策激发消费动能?近日,记者在各地探访消费市场,走访不同居民家庭,感受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5月16日,乌鲁木齐海关、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和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石河子市等地同时启动,标志着此项改革在全国铁路口岸及腹地城市的首次落地。目前,该模式已在相关铁路口岸及腹地城市业务现场顺利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从黑龙江的蔓越莓到四川的鱼子酱,从重庆的淡水澳洲龙虾到甘肃的南美对虾……越来越多的“洋美味”成为“中国新特产”,广受市场认可,发展为带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它们是如何被引入的?产业发展的过程还顺利吗?近日,记者在安徽、四川和甘肃等地,探访“新特产”产地。
科技日新月异,催动金融加快赋能。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金融与科技将加快“双向奔赴”,进一步夯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根基。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地方的创新实践,共同探讨如何持续增强科技金融对创新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