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国铁南宁局获悉,今年前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7.2万标箱,较去年同比增长75.3%,其中7月13日突破80万标箱大关,较去年提前130天刷新纪录。
从国铁南宁局获悉,8月8日10时,满载2520吨石料的集装箱列车从广西贺州市钟山站驶向湛江港,到港后将无缝衔接班轮发往浙江宁波港。这标志着“钟山—湛江—宁波”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顺利开行,广西铁水联运“一单制”再添新线路。
“在调整阵痛期,政府部门给我们提供了支持。”公司国际营销事业部总经理施银娇说,商务部门组织企业学习跨国经营管理、税务、关务、海外营销等多门课程,引导企业跨境业务合规经营。杭州今年实施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方案,则在跨境支付结算便利化和全链条数字化赋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近日,广西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广西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人工智能+”若干措施》,将组建认缴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以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中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古道徒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触历史文脉;大漠观星,沉浸于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静谧;草原露营,体会天苍苍野茫茫的旷达惬意……许多人将脚步迈得更远,在尝试旅游新玩法的同时,也为暑期消费注入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展现出较强竞争力。移动分体式空调、服务机器人、泳池清洁电器、折叠屏手机、茶饮等来自中国的产品成为外国民众的消费新宠,中国品牌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圈粉背后,是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企业的拼搏进取与精益求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一张看似普通的票根,正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从江苏的足球赛场到浙江的篮球馆,从重庆的高铁站到上海的商业街,“票根经济”串联起吃、住、行、游、娱、购等多元消费场景,将单一消费行为转化为更长的消费链条,带动形成更多消费增长新亮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连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端产品接连涌现,产业体系逐渐完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深度融合,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大卖场频繁上演。方寸大小的智能穿戴设备,正成为观察消费升级的又一独特窗口。政策持续加力扩围,今年,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推动相关产品销售——今年以来,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应显著。政策覆盖范围从传统家电、汽车等拓展至手机、平板、洗碗机等新品类,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至3000亿元。
时值夏日,各地积极支持夜间经济发展,推动暑期消费活力释放:江苏公布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打造业态丰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集聚区;陕西推出暑期文旅活动2792场,涵盖夜游、夜演、夜市等夜间消费场景;四川提出,川渝将大力发展具有巴蜀特色的夜间经济,协同建设夜间消费示范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把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