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去年以来,云南掀开“烂尾楼”的“遮羞布”,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提出力争在2022年将“烂尾楼”问题全部化解。随着有关工作的推进,一些长期烂尾的楼盘迎来重生,被烂尾心病困扰已久的业主们看到了安居的希望。
进入传统旺季,房企融资出现小高峰,近期很多房企融资利率进一步走低,部分房企融资利率甚至降至2%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在“三条红线”背景下,融资渠道向优质房企倾斜,绿档房企与红档房企融资增速差距拉大。同时,降准有利于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对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星期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邹澜表示,银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明确利率的定价规则,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这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决策。
《证券日报》记者以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2021年跨入“千亿元俱乐部”(按操盘金额口径计)的35家上市房企为样本,根据衡量房企投资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增货值(数据来自亿翰智库,包括招拍挂及收并购项目)测算,35家“千亿元房企”2021年合计新增货值超5.1万亿元,同比缩减了2.8万亿元,同比下降35%。
邮储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疫情冲击,部分客户房贷还款受到影响,延期还款的意愿较为强烈。邮储银行决定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房贷客户,提供最长6个月的延期还款服务。
记者发现,近一个月,上证综指微涨0.07%的背景下,房地产指数上涨了近17%。伴随房地产板块走出独立上涨行情,大举重仓地产的相关基金产品也“水涨船高”,近一个月内收益斩获1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有6只,大多数基金产品重仓股名单中有地产股的身影。
虽然不少城市在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方面仍然受到疫情反弹的影响,但适当放松的楼市政策持续发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活力,3月,新房成交规模呈现回升态势。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3月重点监测的40城新房销售面积为1447.65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6.59%。
近期,多地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楼市政策,部分地区打出“组合拳”。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调整楼市政策的城市数量超过70个,松绑限购、限售等政策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身为村干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以虚报方式骗取土地补偿款,用于村集体其他支出,现给予村原妇联主任严某党内警告处分。”日前,江苏省滨海县纪委监委在蔡桥镇官尖村村部送达了一份处分决定书,同时给村干部们上了一堂纪律教育课。
小马厂2号楼所在的小区因开发商更换、权益变更、居民与开发商存在纠纷等问题,导致测绘验收等手续无法完成。区房管局、规划分局等部门因为情况复杂、相关手续不健全,无法为该楼办理房产证,成了无人管理的“野楼”。
表面上看,某些中介利用经营贷与房贷利率的“倒挂”,可以解居民的“燃眉之急”。实际上,有关操作的合规性和经济性都值得商榷。多方应继续协同发力,大力压缩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套利空间,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
证监会表示,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试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决策部署的有效政策工具,有利于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土拍有9宗地块采取根据开发品质等因素进行价格监制的定价方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土拍采用新的市场定价政策来看,限价政策似乎有所放松,开发商对限价放开以及更多的利润空间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一个月以来,多个省会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加入楼市调控松绑行列。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个城市发布楼市宽松政策,从限购、限售、限贷、限价“四限”政策松绑到放宽落户政策、发放购房补贴等不一而足。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楼市调控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导向性更加深化。
近期,北京市对共有产权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于3月20日实施了《关于规范共有产权住房出租管理工作的通知(试行)》,对置业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记者在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租赁服务平台上看到,截至4月12日,已经有43套房通过审核并在平台上对外公布出租信息。
从目前已经发布业绩的50多家企业中可以看到,在收并购大年中,有的企业抓住机会高歌猛进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企业落寞退场,行业经历了新一轮的洗牌。随着各大上市物企的不断竞争和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据广州市中介行业协会于日前发布的三月份成交数据,二手房回暖势头较为明显。数据显示,监控期内广州市二手住宅整体网签宗数和面积分别为8,413宗和82.80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101.46%和106.67%,同比分别下降43.96%和40.79%。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下调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相比,近期部分城市陆续放开限购、限售等买房限制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作用更大,所以备受关注。
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12条务实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其中对于房地产行业着墨颇多,并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对此,房地产业界给予高度评价并积极建言献策。
截至4月12日晚,A股共有3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年报。其中,物业板块业绩整体表现较好,多家房企物业板块营收、毛利增速超过地产开发主业。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企业正加速探索轻资产模式,注重对物业板块的投入,“轻重并举”成为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过去房地产调控一旦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就会有较为敏锐的反应,而本轮市场恢复显然不及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去年至今一些房企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房企开发投资信心不足,购房者购买新建住宅担心难交房,二手房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则担心现在入手“高位站岗”,从而延缓入市,住房成交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