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日前,墨子巡天望远镜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惊叹宇宙之美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好奇,像墨子巡天望远镜这样的时域巡天望远镜是怎么给星空“拍照”的?它与现有的时域巡天项目相比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探究时域巡天望远镜给星空“拍照”的奥秘。
热木星是一种离恒星很近的类木行星。研究人员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在距离地球1300光年的热木星WASP-17 b的高空云层中发现了二氧化硅、极微小的石英晶体存在的证据。相关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业内通常将埋深超过1500米的煤层气称为深部煤层气。据了解,中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气资源量超过30万亿立方米,其中深部煤层气资源量约占三分之一。
蛋白质组时钟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等疾病会导致眼内特定细胞类型加速衰老。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还在眼液中检测出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他们认为这为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藻类制成的柔软且耐用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响应机械应力(压缩、拉伸或扭曲)而发光。这项工作的灵感来自于海滩赤潮事件期间观察到的生物发光波。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
中国科学家指出,地球突然降温并非科幻小说情节,而是有前车之辙——1809年不明火山和1815年坦博拉火山两次剧烈爆发后的真实场景,它们导致全球尺度上温度骤降,也提供研究极端低温对森林生态系统弹性影响的独特案例。
近日,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重构细胞的空间组织。研究表明,这种名为De Novo Coalescent Embedding(D-CE)的方法在将单个细胞映射回组织内的原始位置方面优于现有技术。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团队进行了迄今已知最大规模的宇宙学计算机模拟,不仅跟踪暗物质,还跟踪普通物质(如行星、恒星和星系等),从而管窥宇宙是如何进化的。相关3篇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以下简称“崇明东滩湿地”)近日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登记机构——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也是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实现登簿。
深圳“90后”小伙海漄火了。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时空画师》一举夺得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还有获奖后没多久他就按时出现在了工位——“周一该上班就上班”,成为一桩美谈。
针对农业科技水平不够高、农民科技种粮积极性尚未充分激发等问题,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办“田间课堂”,在“云党建”平台同步直播,让农户可以在线上与专家实时交流粮食生产问题。
在一项可能为未来登月行动奠定基础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等到人类开始较长久地停留在月球上时,要想在月球表面铺设可供运输宇航员和设备的坚实道路,无需从地球运来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