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氢能作为一种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制氢的三种方法,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代表的绿氢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被广泛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18年实现项目突破,之后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升级。如今,人工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并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类型淀粉的定向可控合成。
近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努力推动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向而行、帮助科技成果加速“跑”向市场。通过赋权试点改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在保持基础前沿研究竞争力的同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初步显露。截至目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成果转化数量达14项,转化涉及专利达32件;转化合同额超过1.6亿元,和2021年相比增长了50倍。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供应链日趋完善,截至去年8月,广东共有相关企业39家。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工信厅公布培育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将广东省打造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空天装备、深海装备、深地装备等未来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OH和GSH之间的反应在细胞氧化还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意义重大。铁死亡是一种由氧化应激反应和胱氨酸代谢密切相关的活性氧(ROS)积累驱动的细胞死亡调节形式,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类型。
为提高木材防水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高能等离子体试验,试验中他们发现木材切面变得异常黑。经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的测量证实,该材料反射的可见光不到1%。研究人员没有放弃这一意外发现,决定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设计超黑材料上。
在所有飞行昆虫中,甲虫的翅膀机制最为复杂,其包括两组翅膀:一对硬化的前翅,称为鞘翅,以及一组精细的膜质后翅。虽然对甲虫折纸式的翅膀折叠已有大量研究,但人们仍不甚了解它们是如何展开和缩回后翅的。过往研究认为胸部肌肉驱动了甲虫的后翅基部运动,但缺乏支持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普遍认为,动物最早于6.35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但由英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中非大西洋沿岸加蓬附近的法兰西维利安盆地,发现了约21亿年前可能存在更早生态系统的证据。这一发现意味着,地球上复杂生命出现时间或许比之前认为的早约15亿年。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前寒武纪研究》杂志。
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更高化学反应性和光敏性的RNA构建模块,其可以显著缩短用于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RNA芯片的生产时间。这些芯片的生产时间可缩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该研究成果7月3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在传统光学系统中,例如照相机、望远镜和传统的紫外线光刻技术,光圈和透镜等光学元件以轴对称方式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EUV射线,因为它们的波长极短,大多数会被材料吸收。因此,EUV光使用月牙形镜子引导。但这又会导致光线偏离中心轴,从而牺牲重要的光学特性并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
手机、电脑和其它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大多都是通过液体电解质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电池——全固态锂电池。这种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而不是液体,这使得它们更安全,不会像液体电解质那样容易泄漏或起火。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东团队与副研究员杨冰等合作,在电解海水析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催化剂在析氢过程中硫原子的动态迁移及碳层捕获机制,实现了析氢催化剂的超低过电位和良好稳定性。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