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鳝目鱼类是起源年代久远,并存活至今的一个类群,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1亿5千万年前的地层中,因此,雀鳝目鱼类的物种分化可以很好地用于揭示地球演化历史和水系变迁。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直径4米的“国际液体镜面望远镜”(ILMT)已经睁开“眼睛”,看向宇宙深处,它用一个缓慢旋转的液体水银圆盘而非固体镜面聚焦光线进行观测。
长期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类健康,而飞行器的大小和能源限制使能带上的负荷有限。宇航员吃的食物或许能缓解一些空间飞行中的负面健康变化,但食物终究受到质量、体积、保质期和储藏需求的限制。
随着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我国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21年12月29日,工信部公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近期,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神舟十五号乘组入驻“天宫”。两个航天员乘组的首次“太空会师”,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背后也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以下简称资环学院)定量遥感团队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并于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会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资环学院教授周纪为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全基因组选择作为新一代育种技术,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根据基因组估计育种值进行早期个体的预测和选择,从而缩短育种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节约成本,推动现代育种向精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生态系统中,声学景观堪称纷繁复杂。许春鹏为记者展示了一个视频:在葡萄牙的一处森林,我们可以听到其中的各种声音。在各种声音之中,能辨认出有鸟类、昆虫以及青蛙的叫声等。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射电波段最强烈的爆发现象,其辐射机制与起源则尚未可知。自2007年人类发现第一例快速射电暴,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0例快速射电暴被探测到。
集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可设计等诸多优异性能于一身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在航空航天、核电风能、军工国防等重大工程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成型方法和加工机理等核心关键制造技术正在引起学界的密切关注。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杨华勇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敏研究员团队在分布式声学传感记录城市环境噪声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发表于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孔凡江 刘宝辉团队利用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揭示了野生大豆向高纬度地区适应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12 月 19 日发表于Current Biology。
近日,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清洁能源材料研究所副教授陈旖勃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殷亚东合作,制备了对高湿度动态水蒸气具有可逆变色响应性的二氧化锰纳米空心球彩色薄膜,在防伪和信息加密光学材料新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使二氧化锰这一古老材料焕发新用途。相关研究发表于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