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广州市科技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与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唐湘如团队在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固碳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祁剑英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唐湘如教授。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燃气课题组在低温厌氧消化的生物强化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利用经长期驯化获得的产甲烷菌系对低温连续厌氧发酵进行生物强化,评价生物强化效果
此次重新研究的化石是小盗龙化石,于2000年在中国辽宁省九佛堂组被发现。当时,研究小组将其追溯到大约1.2亿年前,尽管这块化石中间的大部分缺失,但它的肋骨部位仍然完好无损,清晰可见。
为了进一步研究EP3神经元在温度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化学遗传学方法人为地操纵了它们的活动。他们发现激活神经元会导致体温下降,而抑制它们的活动会导致体温升高。
研究发现,基于目前的管理策略,且在气温适度变暖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南极65%的陆生动植物的数量都将减少。如果到2100年,全球升温被限制在2℃以下,这一比例将减少到31%。
塔什库尔干机场总经理陈效果介绍,目前已开通乌鲁木齐至塔什库尔干往返航线,旅客可搭乘该航班经乌鲁木齐中转至国内各地。通航后,还会进一步加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与喀什、乌鲁木齐及疆外城市航线。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协会·核心科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能看清单个原子的高速、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成功将食盐晶体在机械刺激下加速生长的现象影像化。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重新发现了爵床科(Acanthaceae)爵床属(Justicia L.)珍稀植物塔那拉爵床(J. tanalensis S. Moore)(图1),这是自1895年最后一次采集以来该种植物的再次被发现。
根据《自然》近日发表的遗传学研究,在一项涉及近340万人的多血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发现了近4000个与吸烟和饮酒行为相关的遗传变异。这些发现对这类复杂行为的潜在遗传影响提供了见解。
在创刊会上,版纳植物园主任、Integrative Conservation共同主编杨永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和Wiley出版集团中国区高级出版总监吴燕致发表致辞。杨永平还介绍了来自6大洲12个国家的25位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