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上,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绿色电能供应,与此同时,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也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安全。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数字化正悄然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渗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趣的化学反应,不仅可以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比如,法老之蛇,大象牙膏等,还可以改造物质世界。在环境保护领域,污泥处理技术备受科学界关注,而它的背后,就是了不起的化学。
3月12日是我国第四十四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完成造林种草666.67万公顷,其中,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全省共有4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3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总面积约2630万亩。红树林面积约18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2%。
雨后的浙江衢州乌溪江烟雾缭绕,山间农舍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呈现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致。偶尔有细心的游人望见中华秋沙鸭在江中嬉戏觅食。这一被称为“生态试纸”的物种,已连续10年被发现在此地越冬。
正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海南,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颜值”尽展、“价值”凸显。
近日,西安市阎良区摄影家协会会员苏兴胜在石川河景区拍到一只嘴巴上翘的鸟,让人好奇不已,原来,这是一只反嘴鹬。据了解,该鸟类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涉禽,体长40—50厘米。由于它的嘴巴非常奇特,颜色乌黑,末端向上翘着,在鸟类中十分少见。
走进兴安县兴安镇源江村委周家园村,一架架大风车高耸入云,一幢幢小洋楼整齐漂亮,还有山间的树木、竹林、花朵,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纷至沓来的游客在风车下拍照留念,在农家饭店品尝土鸡土菜。
最近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多地公布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施工图”。北京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步推进碳中和行动;上海将启动崇明碳中和岛、长兴低碳岛、横沙零碳岛建设,积极打造碳中和示范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各地正在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气候变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始终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与各方携手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自2015年夏天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那天起,中国就一直在为筹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而不懈努力。我看了许多有关北京冬奥会筹办和组织工作的报道,深感这是一场环保、创新、精彩的全球盛会。
目前,入驻广西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企业有132家,其中涉及再生资源的企业有41家,拆解企业11家。2021年,该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03.47亿元,同比增长26.73%。
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2月6日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稻作研究人员近期成功构建了杂交水稻雌性不育制种新体系,为实现机械化高效制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
与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其他废物处理处置方法相比,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对废物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废物转换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