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黄河调水调沙,是我国治水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生态实践。精准把握水沙关系、水库群联合调度、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调水调沙效能……经过20余年实践,黄河调水调沙为保障黄河安澜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全球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小清河里满是故事。她坐落在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以北,西起安河桥北的龙背村,东至二河开。河面原来最宽的地方有近百米,窄处有几十米,河道曲曲弯弯。河南岸有座土山,似一条土龙守在岸边,可以防止水患侵扰三山五园地区。小清河的水系灌溉着周边百十亩水田,水田里生长着非常有名的京西稻。稻花飘香的季节,那画面仿佛江南水乡。
近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印发《淮河流域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通报(2021—2024年度)》,总结淮河流域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呈现流域河湖健康状况,为深化河湖系统保护治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日前,中国“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这是继2018年“三北”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际荣誉。
经过全流域精心打造,南岗河成为繁华的绿色长廊,实现了人水和谐、水城融合发展,2024年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南岗河的重生,映照出我国3000多条幸福河湖的建设成效,更是“十四五”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生动体现。

10月18日,已经适应红山动物园生活的F4即将与观众见面。它们的到来,不仅是一次物种的迁移,更是一段非洲雨林与东方古都10年动物保育接力的缩影,承载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车行淅川县小草峪流域,山水画卷眼前展开——青山层峦叠翠,丹江口水库碧波如玉。淅川县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从“看山愁”到“靠山富”的发展跨越。
频频现身的“微笑天使”江豚,见证着长江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献给长江的演讲》创意短视频,让长江故事跨越文化隔阂广为传播……守护一江碧水,传承城市文脉,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武汉城水共生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生态文明保护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武汉全面排查整治184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关改搬转93家沿江化工企业,清理390座各类码头,腾退岸线50公里,新增完成造林11.94万亩,新改建绿道等48公里,建成长80.7公里的生态滨水空间。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获悉,近日,在江苏盐城举办的2025年全球滨海论坛上,我国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第二批),广西钦州市海湾生态减灾案例入选全球9个典型案例。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年来,广西通过挂牌立碑、抢救复壮、打击破坏行为、强化科普宣传等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全区1311个错落分布古树群的15.6万余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
作为山东省济南市首条靠近泉水敏感区的地铁线路,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进入试运行,预计将于年底前开通运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坚持“绕避升抬”,将地铁线路绕开泉水敏感区、避开地下含水层、升抬地下线路埋深,消除地下建筑物对泉水的影响,为岩溶地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白头鹎“啾啾”鸣叫,清脆明亮;白颊噪鹛叫声更为急促,“叽呀叽呀”;棕背伯劳“吱嘎吱嘎”几声,凑个热闹……清晨的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不同鸟类的叫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湿地奏鸣曲。
漫步仓颉庙,古柏错落分布,每一株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有40多株,平均树龄约3000年。除了这株树龄约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还有3株树龄4000多年、14株树龄3000多年的古柏。”讲解员梁妮指着林间错落的古柏,如数家珍。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土海流域曾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但通过一系列科学治理,现已成功转型为具有显著生态价值的湿地公园,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