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调查团队在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开展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一洞穴鱼类新物种——长须原花鳅(Protocobitis longibarba)。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动物学钥匙》)上正式发表。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印发了《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全国交易绿证2亿个,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加快建立,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提升。在政策推动和需求驱动的共同作用下,广东深圳绿证交易量不断攀升,绿色电力加快流动,绿色低碳发展迎来新机遇。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转型展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当成熟的果实还在树上时,种子就已经悄然萌发,它从母体吸收养分、生长发育成一棵幼苗——它是这种胎生红树植物的胚轴。在离开母体的时候,胚轴可以迅速长出根、叶,独立生长。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今年4月22日是第五十六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清晨的内蒙古乌梁素海,碧波随风轻漾,芦苇荡中掠过一群红嘴鸥;甘肃玛曲,牦牛群踏过绿毯般的草甸,远处的黄河水蜿蜒东流;江西南部的丘陵间,层叠青绿中点缀着栈道与欢声笑语的游人……
会发电的屋顶,将收集的阳光转换为体育场所需的电能;废气、咖啡渣、渔网等,经制造后可“穿”在身上;马拉松选手用过的塑料瓶,被加工成生态步道护栏……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体育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近期完成,确定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555只,与2012年的1000只相比实现倍增;确定重要栖息地16处。经此次调查,我国首次全面掌握青头潜鸭种群信息。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从4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共有9.7亿亩草原陆续进入休牧期,其中3.8亿亩禁牧区草原实行5年全年禁牧,5.9亿亩草畜平衡区草原执行不少于45天的春季休牧制度。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和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近年来,智慧巡护、观测研究等为保护区科学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有力支撑。保护区带动周边可持续发展,也让当地群众生活更红火。
晨雾未散,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的山林间已传来清脆的鸟鸣。鸟导熊生春像往常一样,拎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篮,走向村后的白鹇观鸟点。他轻声吹起模仿鸟鸣的口哨,不一会儿,几只白鹇从林间翩然而至,优雅地啄食。这一幕,被隐藏在不远处观鸟点的游客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林龙大模型,标志着我国在智慧林草研究和应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