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乡亲们,近期干旱少雨,火险等级高,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入冬以来,郭相海更忙了,他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带着便携式喇叭巡山护林。作为江西遂川县巾石乡东坑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起,郭相海多了个新头衔——林长。
斑羚在上方山山林里轻巧跳跃,黔金丝猴在梵净山山间呼朋引伴,朱鹮在千湖湿地繁衍生息,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绿水青山间,野生动植物快乐地生长着,展现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画卷。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从2021年1月1日起,浙江49个垃圾填埋场除应急处置外全面终止作业,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处理“零填埋”的省份。
2020年以来,南阳市卧龙区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总体目标,将“路网新修到哪里,林网就要配套哪里;水网治理到哪里,林网配套哪里;坑塘治理多少,林业配套多少”的绿色发展引领贯彻到底,使城区、乡村面貌获得极大提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跨区域河流如何实现协同治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自2012年实施以来,以经济手段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激励上下游协同治理水污染、共同守护生态环境。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河湖“清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巴中市水务局进一步巩固河湖“清四乱”工作成果,全面推动全市范围内主要河(湖、库)的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河湖乱象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入冬以来,甘棠镇依托区域自然条件优势,计划造林18577亩,整个生态产业链将实现效益2000余万元,辐射带动群众2123户,打造集乡土树种、石漠化治理、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绿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