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又困又累的马国惠顾不得有什么危险,他需要休息,只想在上面好好睡一觉,他发现放置氢弹部分的圆台突出一些,正好当枕头。于是,他枕着平台,头顶氢弹,在恒温的铁塔爆室中很快进入梦乡。由此也获得了一个称号:“枕着氢弹睡觉的人”。

对他而言,数学是一位能相伴一生的知己,数学研究也是一段要用一生去体验的旅途。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他常常会遇到“到了山顶却看不见日出或日落”的情况。他坦陈:“知道自己做不出来,也是一种收获。出现了阻碍,可能意味着有更好的东西在等着我,那些更出乎意料的、更神奇的东西就会出现。”

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日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183天太空驻留、88项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3次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任务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完成了哪些新的任务?航天员乘组分享了他们驻留太空的经历和感悟。
山东菏泽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庄严肃穆。陵园英雄广场中央,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然矗立。近日,记者来到菏泽市,致敬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记录新时代鲁西南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新篇。

许多人对这一幕记忆犹新:2022年11月,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演讲,并宣布了自己的新梦想: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冠名讲席教授,受邀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如今两年多过去,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进展如何?颜宁正在探索哪些科学问题?视科研为“生命底色”的她如何平衡管理与科研?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它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胸膛,化作无坚不摧的意志,引领我们跨越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奋勇前进!

5月28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4位参与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工作的科考队员,听他们讲述携手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的科考故事。
1938年出生的陈恩炎,和老伴养育了6个孩子,如今家庭和睦、四世同堂。但已是耄耋之年的陈恩炎心中总有惦念:他时常来到桃花山上,用一碗华容团子和自家种的皱皮柑来纪念那些未曾谋面的新四军战士。抗战烽火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虽然获了奖,但我依然不能停歇,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说这话的是毛节泰,今年86岁,头发花白,说话底气却非常足,身板硬朗。前段时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风云成就奖颁给了这位大气物理学家。他长期专注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一回首,干气象已经将近70年了……”毛节泰感慨道。
如今,我们身处新时代,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南泥湾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困难。让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让南泥湾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老人名叫任全胜,是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儿子。任全胜抚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的砖墙,缓缓行走。80多年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驻大悟山下白果树湾。在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年代,大悟山的故事就此展开……
如今,徐星已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他和同事命名的恐龙新物种超过80个。当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图书馆,书架上整齐码放着古生物研究领域的中外学术期刊,在不少期刊中,都能看到徐星的名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黄大年茶思屋”已从吉林大学拓展至广阔天地,承载着爱国心、报国志和教育家精神,激励更多人追逐科技报国理想。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尚不明确,没有世界公认的特效药。田金洲说:“现代医学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逆转病情发展,中医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式。”

敦实的身材、憨厚的笑容、朴素的衣着……见到王海良时,他刚从天津津潍高铁桥梁建设工地勘查回来。34年来,他奋战在修路建桥实践前沿和教学一线,把试验做在工程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同时又把一线成果反哺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