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标志着我国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这是自2018年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后,两大部门对非遗助力扶贫工作的新部署。
什么是美好的童年?也许它与食物有关,也许它也不能缺少衣着,也许还不可缺少玩具和游戏。但是,千万不能忘了文学,因为它能真正唤起儿童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景,能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希望和期待,能让儿童用新的尺度去衡量这个社会和人们的行为,能让儿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人事万物。
“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朝着“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方向阔步前进的重大决策,在推进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将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提升、经贸联系紧密、人员往来增加、文化交流深入、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惠民成果深入人心。中缅关系已进入新时代,两国正在合力铺就新时代的“金银大道”。
面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任务,我国仍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促进新动能领域企业主体快速成长,积极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持久动力,全力打造吸纳新增就业蓄水池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可从以下三个维度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人民性特质。
全球气候治理是冷战以后全球环境与发展、国际政治及经济或者说是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的少数最受全球瞩目、影响极为深远的议题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新兴课题。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强大的改革创新优势。对标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五个率先”战略方位,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精彩样板”,深圳具有改革创新的显著优势。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与服务的新型产业。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厚植文化根基,与相关产业交互赋能、融合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建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重要经验和重大法宝,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世界贡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我们相信,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既定的工作方法,以及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脱贫成效,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做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