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自身投入积极性的基础上,协同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了五个“要”,从迎接大考、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新要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涉及国家、社会、个人等各个层面,其中,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微观基础,在疫情防控中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重要载体。面对疫情这场大考,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主要信源。这是由于突发事件应对法、反恐怖主义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授权政府统一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并对新闻媒体和个人未经授权发布公共事件信息作出了限制性乃至禁止性规定。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思维模式、优化宣传内容、利用先进技术、重视人民需求,进而不断“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媒体融合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重大课题。坚定不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坚守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维护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扩大媒体融合发展的供给优势;聚焦聚力“移动优先”,推进技术赋能“四全”媒体建设;锚定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巡视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承载者,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实践和创新举措,作为各级党组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示范,更应该注意保护调动干部积极性,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矢志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智慧社会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智能化是“智慧社会”到来的重要特征。当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竞争正迅速集中于“脑力”的竞争,从“互联网+各个领域”向“人工智能+各个领域”快速迭代进化。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效应对乡村治理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深刻变化,探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乡村治理建设的重大课题。
和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相比,我们的老龄化过程来得太快,因而我们面临的养老事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做了四个积极老龄化的模式研究,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对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必须把制度建设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能否实现制度现代化和提升制度软实力,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课题。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湿地,强调要保护好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