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克服“信息茧房”局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将进一步提升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成为推动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重要经济伙伴,印度尼西亚搭上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这趟发展“快车”,对于增强自身经济韧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
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工商联职责写入总则,明确规定工商联发挥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新征程上工商联做好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更好担负起党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中山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组织专家撰写的理解和推进“第二个结合”丛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纪念意义。同时,这套丛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两个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3ZDA006)阶段性成果,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余年征程中,为实现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而不懈求索。对天下为公的论题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继续践行天下为公提供深刻启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在要求与规律,发掘为政以德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丰厚道德和文化滋养。
维系这一连续性的关键固然是构成中华文明稳定性与恒常性的诸多核心要素,但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华文化所富有的“革故鼎新”精神,不断地调节、丰富和发展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唯变所适”“守常求变”的革故鼎新精神,中华文明得以新陈代谢、绵延赓续。
数智化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强调了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近年来,学界研究多围绕“人工智能+思政”进行,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案例库的研究尚不充分。构建思政课案例库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探讨人工智能对思政课案例库的赋能作用尤为关键。
北大红楼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系统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先进经验,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在管理机制上实行标准化运作,在服务内容上突出专业化导向,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可持续发展。这一实践探索不仅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更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博物馆青少年志愿者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堪称奇迹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希望,被许多国家视为值得借鉴的典范。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走俄国人的路”,建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后,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从创党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党员过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有大的样子,大有大的难题,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如何炼成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发展数字贸易,让数字经济更好释放红利,为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合作、携手发展注入信心。当前,要进一步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瞄准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扬优势,为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国家安全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健全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以良法善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