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变乱交织,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同时也要看到,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8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核心优势是人才。“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就这一问题,本期栏目约请业界学界专家同题共答,求解主流媒体的使命升维与全媒体人才培养破局之道,共同克难题、谋共识、聚合力。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抓作风问题,但有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
新起点上,中方将继续同阿联酋一道,践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口号,以更高水平中阿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全球治理提供“上合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
前不久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稿79篇,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认真学习这部重要著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殷切期望,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广大人民教师的职责使命。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曾引用东汉荀悦《申鉴·政体》中的这句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行动指南。“先禁其身”,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近期,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巴克莱等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我们邀请4位外国专家学者,解读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密码。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言必信、行必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和作风的大事。唯有始终坚持重信践诺、说到做到,方能展现好样子、引领好风气、赢得好口碑。
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不仅关乎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更是促进人类法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修订价格法在2023年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正草案既保留了价格法的基本框架和主体内容,又结合改革、调控、监管实践,创新价格治理方式方法,有几点值得关注。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获近60国共提并协商一致通过,有力推动各方重温人权理事会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初心,秉持客观、公正、非政治化和非选择性原则开展人权对话合作。未来,中国将继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也将继续以人类前途为怀、以各国福祉为念,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些干部还存在本位思想,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擦边球、搞选择性执行,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这一针见血指明了政策执行中的重要问题。政策执行是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事关国家治理效能、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杜绝“选择性适配”的心态和行为。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近日,赖清德在所谓“团结十讲”中罔顾事实,重弹自欺欺人的老调,宣称“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究竟有没有对台湾地区行使主权管辖呢?答案是肯定的。回溯历史不难发现,1949年以来,尤其是1971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以政治或军事、直接或间接、肯定或否定等方式,对台湾地区行使着代表权或管辖权等内容的主权权力。
从建设包容世界到全球发展繁荣,从文化传承创新到人民相知相亲,从科技创新发展到学术对话,在6场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广泛讨论,凝聚起推动构建多元立体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