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赓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出光辉景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条件、人口状况各不相同,如何既激发不同地区万马奔腾,又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同欲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
习爷爷步入贵宾楼大厅时,我们开始用中文演唱《歌唱祖国》。习爷爷停下脚步,微笑着听我们唱歌。刚开始唱时,由于比较紧张,我们第一个音调起高了,后来才慢慢回到正确的调上。整首歌唱完后,习爷爷为我们鼓掌,并夸赞我们唱得好,我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为人才创造舞台,为创新营造环境,我们将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引领区和创新中心,充分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奋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社会学者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牢牢把握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基层治理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深入把握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打造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社会学知识生产格局,以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2月20日,2024鼓岭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包括“鼓岭之友”成员在内的150余位中美两国嘉宾参加论坛,围绕“努力推动中美友好交流行稳致远”“共同探寻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等重要议题深入交流探讨。与会嘉宾十分珍视这一交流互动平台,发表大量真知灼见。本版刊登论坛发言摘编,以飨读者。
汽车作为广泛使用的制造业商品和技术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往往映射着制造国的文化形象。德国汽车以精密、可靠著称,体现了德国人的严谨精神;美国“肌肉车”则凭借强劲的动力和霸气的外观,成为探索与冒险精神的象征。而今,中国汽车将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晶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相融合,创造出中式汽车美学,展现了古典灵动、充满意蕴的中国文化形象。
在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匈牙利民族报》上发表题为《携手引领中匈关系驶入“黄金航道”》的署名文章,深刻总结中匈建交75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我承担了将文章翻译为匈牙利文的工作。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让我对习近平主席的观点和思想有了更多了解。
2016年以来,钢厂累计实现出口创汇约47.7亿欧元,连续多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2023年,钢厂贡献产值7.95亿欧元,占塞尔维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员工都想有机会向习近平主席表达感激之情。今年4月,当有人提议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时,我第一时间响应。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2024年11月21日,《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座谈会,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向《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发表题为《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大刊名刊》的主题发言。发言全文将刊发在2024年第23期《国家治理》杂志上,敬请关注。
今年5月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邀请,正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在比利牛斯山图尔马莱山口的“牧羊人驿站”,两国元首夫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战略沟通。我有幸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感到无比骄傲,至今难以忘怀。
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这一判断指明了工程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是对工程的理论定位、政治定位、历史定位,为新征程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深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定了推进信心。
理论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理论是对实践的凝练和升华,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科学路径。
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厚植学术根基、赓续中华文脉、肩负文化使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多学术资源、作出更大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