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深化中国中亚合作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各国人民共同期盼。中方将同中亚国家一道,以千年丝路的历史智慧为鉴,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呼唤为约,着眼未来,同心笃行,走出更加宽广的合作共赢之路,为促进地区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
相信在本届峰会上,中国和中亚国家将以实际行动展现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坚定决心,为六国发展振兴增添新助力,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在新的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必须始终把握好“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内在关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要求“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扎实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让古老运河生机焕发、长流永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推动人类文明加速迈向智能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伴生诸多风险挑战,国际社会亟须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既要保护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又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对城市更新的促进作用,推动历史文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关键时顶得住,是新时代对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但在平时沉下心来兢兢业业干工作,更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系统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将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大动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同时还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往往是政风、社风、民风、家风的风向标。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韶山革命纪念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模式,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深度融合。这一实践不仅体现了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创造性转化,更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面对超大城市风险,传统“单一灾种—线性传导—分散应对”的认知范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挑战,亟需向“多灾耦合—网络扩散—综合防治”的系统性思维转型升级。这一认知转变揭示了传统治理模式在面对系统性风险冲击时的固有局限,凸显了构建新型风险治理体系的紧迫性。
右玉县作为山西省委组织部优化“空心村”党组织设置联系试点县,在山西省委组织部、朔州市委组织部有力指导下,立足工作实际,抓实调研、稳步推进、谋划实策,把优化“空心村”党组织设置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组织联建、网格联动、产业联抓”的“三联”机制,着力解决“空心村”发展和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农村特别是“空心村”党建整体水平,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提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这对于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上海合作组织将继续践行“上海精神”,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家风作为领导干部的“治家之道”和“德行之镜”,关乎家庭之幸、社会之幸、国家之幸。涵养良好家风,要注重从中华民族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修身齐家的红色家风,一代代优秀党员干部干净做事、廉洁治家的家风中汲取滋养,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为抵御贪腐筑起“防火墙”,为干事创业增添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