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关键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觉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涵养过硬的政治品格,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发展新形势,顺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及深化中国与世界合作而提出的对外开放新的战略谋划。制度型开放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进一步强调了就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的新目标,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深刻内涵、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等,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把握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历史趋势,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高等院校应做好第一责任人,多方发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滋养,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内涵,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革命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条重大原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适应我国科研体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型,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红利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和潜能,提高科研人员整体效能,建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任务。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在新征程上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